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饱受制约,体育设施的建设不足、体育资源的开发滞后等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民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以旅游文化为视角,结合少数民族村寨体育的特征,给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何晓波 《兰州学刊》2013,(12):120-126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使村民在农村地区就能够分享到与城市生活等值的现代文明.文章把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华西模式做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旨在于总结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村寨作为青海民族地区最具代表的"地方"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对青海民族村寨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旅游发展这一背景下,民族村寨原住居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利他"到"利己"观念转变,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发生了从"敬畏-依赖-和谐"到"无谓-开发-破坏"的转变,人与文化的关系发生了从"继承传统"到"消费传统"的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是在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民族村寨原住居民文化变迁的冲突;也是游客追求深层次旅游体验与民族村寨文化表象化的矛盾。而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原住居民的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掌握自我文化的解释权,这将是未来民族村寨开发需要努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旅游开发给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村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和健全相应的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廖小东  丰凤 《东南学术》2012,(2):239-247
民族地区的祭祀仪式曾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整合共同体、建构民族传统权威等重要功能。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其面临信仰的合法性基础流失,功能趋于衰减的现实困境,一些民族村寨亦因此步入凋敝。由于重建民族地区新的精神象征体系并不容易,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民族地区民众的焦虑心理该如何缓解,民族村寨该如何重新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却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7.
曾韬 《学术研究》2022,(2):98-104
挖掘民族村寨的特色旅游价值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但很多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时缺乏对资源价值深层次理解。已有研究结果也多呈现静态化,难以为民族村寨振兴提供动态的参考路径。本研究引入手段—目标链理论,采用软式阶梯访谈和硬式阶梯问卷调研,多阶段调研千年瑶寨旅游价值提升路径发现,民族村寨旅游价值呈现具体属性—抽象属性—功能结果—心理结果—工具价值—最终价值6层次递进结构,提升民族村寨旅游价值的核心路径是:民族建筑—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民族佳肴—美食享受—享乐体验—丰富生活—人生感悟;自然风光—绿色生态—家乡情感—民族认同—乐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赵玲 《学术探索》2001,(Z1):156-15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汉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时,不能"一刀切".应改变以往那种预定性、一元化的计划方式,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化、分散化、运动化等社会文化发展特质,制定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对策,才能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9.
周灿 《学术探索》2014,(4):115-118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基层政治参与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又受到少数民族乡村中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G村的例子表明,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对待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村社的传统社会资本,对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村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对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淡漠的态度,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受更大的破坏的"第一杀手".这种淡漠的态度来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认知的缺失.此种结论以对四川理县桃坪羌寨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借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旨在为强化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制定促进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政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定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应得到更科学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以最具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色的云南民族村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云南民族村旅游资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筹学理论AHP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村民族文化底蕴较好,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区环境条件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支撑不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参与互动是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应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考量来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并突出自然和人文特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以便合理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参与是人类呼唤人文精神、社会和谐的产物.在旅游体制转型的厚实背景下,社区参与呈仓促上阵之势,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其践行力度往往不够.西江家庭博物馆这一政府主导的福利性社区参与,打开了在福利的公平与获利中唤醒古老民族村寨的民族认同与自尊的思路.这种得以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回归古民族村寨人文和谐的实践,将对积极建构社区参与在旅游中的社会学原创内涵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民族村寨仍然盛行运用习惯法来解决纠纷,诉讼在这些地方并没有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纠纷解决途径。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诉讼的不经济不方便,维持熟人社会长期关系的需要,习惯法的简练性和处理纠纷的快捷性等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这些原因,才能理解民族村寨纠纷解决的特点和现实困境,从而制定出符合民族村寨实际情况的纠纷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帕旭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的神树、水、竹、水稻种植以及狩猎、采集、山林管护中有大量的生态知识,涉及自然、伦理道德、禁忌、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经验智慧,影响着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抑制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通过“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对此进行研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弥补目前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依赖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研究转向——由“外部援建”转向“内部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话语权本质的分析,提出了创造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护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的民族文化、妥善处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话语面临的新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建筑布局的重要部分和中心,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村落广场,虽然粗陋得不起眼,然其社会功能仍然突出,可分为村寨的核心和活动的场所两种:寨桩所在地、政治权威所在地和集市贸易地是表明其为村寨核心的主要内容,而集会、祭祀、歌舞、竞技和游戏等活动都是在村寨广场上举行,可见广场与民族村寨村民的居家生活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客观上需要通过政治文化建设来解决民族地区的诸如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政治认同逐步消解,现代政治认同逐步强化;政治人格呈现多重性,并从依附型转向独立自主型;政治态度逐步趋向主流化,由弱视政府趋向政治热情等问题.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宗教方面体现的现实难题,决定了建设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过程中,通过民族地区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来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同步发展问题,是以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为主要任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解决当前更多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上的民族问题,处理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汉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总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的现状说明,政府主导下的民族旅游发展,使得国家与地方之间产生国家集权与民族自治、民族化与现代化、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文化真实性与文化商品化4种矛盾,因此政府与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应相互赋权,才能解决矛盾,实现民族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