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构建必须考虑如何尽量消减离婚本身对当事人各方以及社会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法国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研究,具体梳理分析我国现行该制度的不足,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
《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为当事人离婚自由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尤其体现了《婚姻法》对离婚中经济弱势一方主要是妇女的保护。但是,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应当将相对困难标准和义务人具备负担能力作为离婚经济帮助的适用条件,明确规定离婚经济帮助的考量因素、方式、变更和终止的情形,因离婚方式的不同合理设置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的行使时间。  相似文献   

3.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和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属于修订后的<婚姻法>离婚救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从两项制度的基本概述入手,对其立法演进过程和共性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比较了两项制度的不同,澄清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4.
要理直气壮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首先必须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处于历史上世界经济的哪个发展时期,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帮助非公有制企业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文章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大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对离婚设立了三项救济制度,司法实践证明其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实现并且弊端重重,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经济帮助制度还有待完善。由此,在借鉴各国立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既能解决婚姻当事人因离婚而陷入生活困难的后顾之忧,保障离婚自由,又能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存离婚救济中损害赔偿、家务补偿、经济帮助等相关制度的分析,指出了建立我国离因补偿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尤其对离因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补偿请求的事实依据、补偿数额的确定与支付以及补偿请求权的限制等制度构建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1年婚姻法致力于损害与救济之间的平衡,设立了较为完整的离婚救济制度,包括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离婚后的经济帮助制度。新婚姻法使我国在离婚救济措施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婚姻立法,尤其是离婚立法。但其具体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致使在实践中这些制度的运作不够理想。在民法典编纂之际,这些立法缺陷和不足应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对离婚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给予充分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律师辩护“全覆盖”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值班律师制度的确立为我国律师辩护全覆盖迎来契机。但囿于“法律帮助”的有限性,应警惕以“法律帮助”取代“辩护”。有必要在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中重新审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结合域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原则上应当以经济困难作为适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标准,合理界定强制性指定辩护的范围,充分发挥值班律师的作用,积极推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结构性改革,着力实现律师辩护“全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社会消费基金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职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所有制的差异,我国目前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按照各自的经济力量分别通过不同形式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与成熟,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态势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为经济困难者提供法律帮助为核心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的制度化是国际潮流.本文简要分析法律援助域外的改革取向,然后从法律援助制度本身出发,分析了法律援助基金、政府、律师、受援人的定位和权益界定,从而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十二五”以来宁波各县(市)区公共财政和非政府(慈善)组织在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践,结合当前社会救助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政府应顺应趋势、完善职责、健全法规、充盈财力,实现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工作需要运用新技术,适应新形势,构筑新机制,实现专业化、组织化、科学化和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既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主权的宪政基础,契合现代法治政府理念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展现权利时代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和司法救济途径的制度互补。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本从竞争领域有效退出的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构建了包括有关国有资本从竞争领域企业退出的系列法律法规、专门负责退出机构和退出援助等三大要素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三要素相互作用和制约 ,使国有资本从竞争领域企业有效退出 ,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它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弱,立法内容面窄、体系不健全及立法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法理和宪法角度分析,我国应为农民工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提高立法层次,近期内由国务院针对有关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统一制定行政法规,远期则由我国立法机构出台单独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完善立法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农民工立法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重要补充;同时加强农民工立法的执法司法力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GMDSS通信英语缩写词规律对GMDSS英语阅读、教学与科研都有现实意义。通过对GMDSS通信英语中收集的缩写词进行深入剖析,了解GMDSS缩写词的缩写方式,并总结GMDSS缩写词的缩写规律。  相似文献   

16.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实施要求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自愿实施、半自愿实施与强制实施条件下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不同。通过对不同管制方式下食品供应链成员引入QMS后产品质量及成本的变动分析,认为处罚手段与力度是QMS自愿实施的一个关键条件,而监管手段与产品检测水平是强制性实施QMS的前提条件。政府的帮助对于任何一种实施方式都是必须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强制实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处于行政权谱系的交通警察权与其他行政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职务协助,该定位不仅可为相关规章内容不统一问题提供正当性注解,而且基于法规范与法事实的错位以及城市治理的合作化诉求,也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两者职务协助关系应在双重维度下展开:交通警察的协助行为应具备基础性条件、职权性要求、被动性情势、裁量性过程4要件;而其他行政主体协助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应更为宽泛。对协助请求遭拒与协助行为责任承担,应规定不同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恩施自治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施自治州应正视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实 ,坚持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发挥市场机制及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提高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使全州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是当代公共危机的新型样态,健全横向府际协同法制是今后治理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在治理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着应急理念相对薄弱、应急主体相对分散、应急资源相对碎片等问题。其中,根源在于我国横向府际协同应急法制供给的不充分,并主要表现为府际协同组织机制不健全、府际应急协议效力阻滞、府际资源共享机制不畅以及府际利益补偿机制不成熟等几个方面。基于此,我国必须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实加强府际协同应急的法制供给,在立法中赋予地方政府对跨区域应急事务以协同权力,明晰府际协调机构的运行规则;加强缔约过程中的诚实信用与平等协商建设,赋予府际应急协议以法定约束力;完善府际间应急资源的共享模式,建立跨区域的资源协同配置以及应急信息分享机制;尊重府际援助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职务协助成本机制以及跨区域应急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保障府际应急援助的主动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中国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力度不断增强、法律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中国新型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理念滞后、二元分割现象明显、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待遇调整机制不科学、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认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确立积极的社会救助理念、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完善瞄准机制、建立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