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论述了开展对西部民族民俗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并从地域性、经济制约性、时代与传承性、宗教性、审美象征性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西部民族民俗审美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的精神民俗,就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约定俗成的信仰,巫术,占卜、预兆、道德、礼仪、禁忌、图腾等精神文化现象。少数民族的精神民俗,涉及到审美观念、审美倾向、审美理想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与民族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等也有多方面的联系。无论是整体的民族共同体,还是单个的审美者,都受民族的精神民俗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在此,本文将从原始自然信仰习俗与现代人为信仰习俗两大方面,探讨少数民族精神习俗与少数民族审美的多方联系,以及对民族审美的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并尽可能总结出民族精神民俗带普遍性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民俗与文艺学之间存在着独特而不可忽视的联系,它为美学提供了一道亮丽的色彩,铸成了文学审美的民族心理。民俗不仅是文学的背景材料,更是文学民族性、人文性、情感性的审美体现,应该说,民俗对民族文学的审美心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承载着三种核心价值:感恩、迎新、大团圆。春节作为一种民俗,是生活美的高潮,不仅是物质生活美的高潮,而且是精神美的高潮,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今更好地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热爱旅游的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感知,给人新、奇、美的审美体验,探险猎奇的审美参与,又能起到增加知识、传播文化、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方面的审美功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不仅以其文化典籍的形式作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意识深处;通过审美范畴的建构与艺术媒介的选择,规范着民族审美思想的特征;并且在思维方法与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对民族审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易》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势的文化,它有着特殊的精神特质与规律。民俗以它特有的形式承载着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社会主体人作为个体的“心理完形”,在文化的层面上凸显了实践性、区域性、群体共感性、形象性和感染性的审美特征,成为了理解民俗审美活动本质特性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西部少数民族竞技游戏民俗“乐生”的审美特性,以及与特定生产方式、宗教影响的关系。旨在从美学视角对西部竞技游戏民俗的审美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展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美是川端康成创作的执著追求,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雪国》作为他的巅峰之作,用独特的日本式抒情,表现了民族深层意识和审美情趣。美的物哀情调、美的幽玄理念和虚无主义构成了川端式的创作风格,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走向世界的文学,应该是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化:民族审美实践的过程杨立元一关于民族化的概念,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一种认为: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至改造本民族艺术的外在条件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①即“化他为我”。另一解...  相似文献   

12.
集体无意识与民族审美活动程国安海力波集体无意识是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积淀,不同的民族,由于深层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的差异,以及制约和形成审美心理特征的群体规范的不同,其审美心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作为民族共性的审美心理特征,只能存在于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民俗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我国民族地区实现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升民俗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实施本地区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是我国民族地区民俗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溇水(澧水支流,源出鄂西州鹤峰县)放排所表示的民俗,就是这种具有实用意义的东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俗风貌,首先要看它的民间经济特色如何,从民族经济生产活动中,不仅展现出不同民族村寨民俗风貌和性格,而且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方法中看到经济民俗的种种特征。我们知道,每一种民俗,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各民族的信仰民俗中 ,象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仅传达着人们的宗教观念 ,同时也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其象征的美学内涵 ,为进一步研究西部审美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产生过程、引起美感的因素、情感表现形式和欣赏活动中意识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与现实生活中一般美的事物和审美现象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在美学———审美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美的艺术是创作主体在理性基础上的自由创造物,它无规律无目的,却又合于规律与目的性。只有天才能创造它。天才作为天赋才能是自然天成的,然亦需后天知识积累的帮助才能得到完美表现。美的艺术是天才创造建构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以感性直观的形式显示了高度概括而无限丰富的理性意蕴。以上是本文对康德艺术论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