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都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其奋斗目标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探索中,他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他们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以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比较两代伟人在现代化建设思想方面的异同,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发展,具有相同的主脉: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等方面,都是始终如一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战略部署、战略重点和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和具体方式等方面,邓小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和创新。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获得教训与启示,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80年来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的三大任务之一。8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并以自己的艰苦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伟大的探索,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及主体认识角度、思维模式的差异,他们的现代化思想也各具特点.基于"共同的信念,不同的坐标";"共同的道路,不同的忧患";"共同的取向,不同的解读"这三个侧面探析两代领导人现代化思想的异同和他们振兴中华之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逻辑构架、时代特征、战略构想、价值取向、世界意义以及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学习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后 ,针对如何发展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实现现代化的角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思想 ,指出了工人和农民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力量 ,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 ,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把在经济上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的目标。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深刻地阐明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即富民思想。本文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富民思想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指明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目标和根本途径。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积极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业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十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理论总结。邓小平同志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思想是:中国农业人口过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要害,树立大农业的思想,搞多种经营,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形成农业现代化的推力。与此同时,要切实注意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务实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的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法治理念与法律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与路径,而法学教育又是确立和传播法治理念,推动和实现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的基础。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均已充分说明,法学教育与法治理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两者又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国的法律现代化,既需要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又需要法治理念的确立与传播,法学教育是孕育和传播法治理念的温床与载体,法治理念则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理念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现代化的过程。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教师应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与国内条件的重大变化,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再次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总体的研究态势表现为过程论、技术论、生产方式论与综合论成为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几大基点,由此延伸对相应实现条件与规律的探寻;而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的判断,虽然利弊权衡有所侧重,但却引发了反差较大的思路与对策,到底是制度优先、技术优先,还是全面发展,似乎都有自身的理性.  相似文献   

15.
透析现代化进程有许多维度 ,其中观念形态的构建是最具根本性的。而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 ,对观念子层面的剖析却始终是一个弱项。作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薛福成 ,其技术观是中国早期躁动的现代化之梦的缩影。薛福成的技术观主要体现于 :关注技术及技术思想的缘起 ;在现代化需求之下思考技术的功能与意义。虽然薛福成的技术观也有局限性 ,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不失为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戊戌前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东渐实质上是一个近代中西政治法律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过程。在“西法东渐”过程中,戊戌前后处于转型中的新知识分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推动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通过社会调查从哲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进行了辨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群众运动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运动”作为中国社会运动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国古代被马克思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定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某些客观规律,也反映了现代化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层次改造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创新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此必须进行教育哲学、人才模式、教育组织与教育制度创新 ,才能自觉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