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品德,儿童也不例外。儿童自尊心的形成,除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一、孩子的自尊心首先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估价,而孩子的自我估价又往往决定于家长对他的看法,甚至决定于平时父母对他的眼神和表情。一旦孩子确信自己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尊重,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初一、初二、初三194名初中生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团体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有差异。(3)中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自尊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方心理学中,自尊(self-esteem)被看作是个体对自我整体性的、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感觉,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区分。从一般的自我评价反映出的特质自尊的神经表征主要涉及前额叶的部分区域,状态自尊的神经表征除了涉及这些脑区外,还涉及脑岛等与情绪有关的脑区。了解自尊的本质,解决与自尊有关的临床心理问题及其文化差异争议是自尊神经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方向。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 ,主要涉及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图式等理论与研究。学习动机的自尊研究 ,主要探讨了学生的自我情感或自我价值感对其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研究主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能力自信对其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自我概念研究主要讨论和实证了更一般的学业能力评价和判断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 ;而自我图式研究则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具体的可能自我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和支配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城市和城市郊区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会对大学生的自尊产生影响,但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得分;家庭环境量表中,情感表达、成功性两项得分和自尊得分呈正相关,矛盾性、控制性两项得分和自尊得分负呈相关。结论:家庭住址、父母的身份以及家庭环境氛围和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南京市中学生的235份有效调查问卷表明,目前中学生对自尊状况的体验多数趋于“一般化”,但都较普遍地存在对自尊的焦虑感、敏感性、渴求性、盲目性、积极性并存的特点也很明显。中学生自尊与自尊心理的发生机制源自于教师与伙伴的外部评价,又源自于自身生理状况、能力。气质与童年经历的影响,中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的平衡机制存在于对理想自我标准的坚持、修正或放弃选择。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自尊心的有效切入点是:提高知识水平、培养羞耻感、锻炼意志力、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联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安徽省6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有性别差异,无年龄、城乡差异;2.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有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无明显相关;3.同一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自尊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的理论模型由其自尊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提高其自尊水平的教育对策三个部分组成。贫困生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认知体验和看法,如自信自强或自卑虚荣。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资助和社会支持作为外因对贫困生自尊程度有明显的影响,心理认知、个人定位、社交能力和学业水平等则是影响其自尊程度的内因。以适当的经济资助、加强家校沟通、改进资助方式、建立朋辈互助等方式构建外力援助体系,以自强教育、自信培养、社交训练、动力激发等方式构建心理干预机制,两种教育对策相辅相成,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个体的攻击倾向受自尊、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定论。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健康等因素,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尊在心理健康等影响因素与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之间具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心理健康对被试的内隐自我攻击评价,被试对待父母的内隐态度对其内隐攻击评价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感于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而告诫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孩子的自尊、自信是那样的柔弱,犹如小苗,需要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呵护,怎经得起暴风骤雨呢?  相似文献   

11.
在在 《北京纪事》2013,(7):54-56
抑郁少年,有强烈的自我世界 陈坤出生于重庆市江北区,幼年时父母离异,他与妈妈、外婆和两个弟弟挤在一间13平方米的房子里。母亲整日劳作,陈坤跟随外婆长大。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地方,他是少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目睹母亲和外婆含辛茹苦抚养3个孩子,这一切让陈坤敏感而自尊。  相似文献   

12.
抽取35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害怕负面评价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与Levenson的内控/他控/机控量表,探讨控制源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自尊有正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负相关;情境控制和他人控制与自尊有负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正相关。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内控高的人有较高的自尊和外向,而在害怕负面评价,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上得分较低;外控的人自尊较低,较内向,相对于内控的人,他们更害怕别人负面评价,在神经质和神经质量表上得分也更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在校200余名大学生的焦虑、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焦虑两两分别呈现显著相关;(3)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基本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很高,社交网站好友与现实中的人有很大重叠,并带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网站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477名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自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的自尊水平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初中生自尊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由于留守初中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明显偏低,自我消极体验相对较多,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对自我逐渐失去信心,自尊感低落,丧失学习积极性,以致学业成绩不良。事实上,人的某些优秀心理品质可使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因此,可以通过转变公众思想观念、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创设家庭支持系统和引导学生自我肯定等多种途径,挖掘、培养留守初中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和自尊感,使他们拥有更强的自我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17.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我设限是在自尊受到威胁的情形下,保护或提升个体自尊的一种策略。本文在理性诠释自我设限的界定、分类及影响它的情境因素的基础上,述评了自我设限及其相关研究,这使我们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整体认识这一领域,而且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其研究现状与动态。  相似文献   

19.
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通过创设评价性实验情景唤起被试的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并引入了内隐自尊的测量,与外显自尊相对照,探讨内隐、外显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比高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妨碍倾向,男性比女性自我妨碍倾向更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中文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验室记忆测验,探讨了176名大学生对自我相关信息的选择性记忆是支持心境一致效应还是特质一致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对被试积极自我相关信息的回忆量以及总记忆成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支持特质一致效应;(2)心境对被试消极自我相关信息的回忆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支持心境一致效应;(3)一般记忆能力只显著预测被试的总记忆成绩,而对回忆有效价的自我相关信息没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被试对不同效价自我相关信息的回忆可能遵循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