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科学论坛》2008,(3):F0002-F0002
王毅,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于2007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2.
鲁西奇 《中国学术》2003,4(4):327-335
近二十年来,人口史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显学之一,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户口统计制度、人口数量的变动、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政策与人口思想(人口观念)等六个方面。其中,户口统计制度的研究属于制度史范畴,  相似文献   

3.
刘迟 《兰州学刊》2009,(12):59-62
制度作为人类交往的规则,制度制约和激励着人的行为。制度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文章通过对西方与中国制度研究溯源性分析,探讨制度在经济学与社会学视野下的定义及类型,以期厘清制度内涵,为制度研究的运用从根本上提供全面而清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27-28日,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欧盟资助的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活动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甦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在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定型优化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姜孟山教授,1939年7月26日生于吉林省和龙市.1964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历史系。当年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72年调到延边教育出版社当编辑,1978年调到延边大学工作至今。其间,1984年至1985年,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进修,从事朝鲜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和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比较研究。1995年8月至1996年2月,在韩国高丽大学研究百济与中国各朝代的关系问题。1989年访问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和筑波大学,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长期以来,他从事朝鲜历史、中朝关系史、东北地方史研究工作。主讲朝…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的改革。本文旨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当代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模式分析与比较,进行政策设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对策。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以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的理想福利制度。但是这个制度赖以长期保持下去,国家必须要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基础,据1997年的统计,全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也就是制度变迁的本质规定性,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改革道路,实际上也就是这个国家对制度变迁形式的选择问题。国家经济制度的整体变迁,从理论上,可以被区分为自然演进型制度变迁、移植型制度变迁和创新型制度变迁。而中国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一种典型的创新型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改革创新型制度变迁道路的选择,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历史的归宿,实际上其创新性也已被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实践经历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者对行政程序法的研究,集中于理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对行政程序法的理念研究,主要集中于目标模式和功能模式两大问题。目标模式涉及到行政程序的效率、公平及其权衡等问题,功能模式则涉及到程序和实体的关系问题。对行政程序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程序原则、规则设计。文章认为:如何将理念和制度研究与中国行政过程的现实以及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将是中国行政程序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中国行政程序立法所面临的挑战。在当前,打通理念、制度与实践的最佳路径,应是鼓励地方进行行政程序立法实践,并尽快启动国家层面上《行政程序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统筹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琦 《兰州学刊》2009,(12):120-123
随着“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目标的确立和“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全民医保”。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逐渐升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依然是政策研究的关注热点。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全民医保目标的建立及其实现途径;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和一体化的理论研究现状;各地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实践研究;比较和借鉴国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方面。国外关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F0003-F00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3月,是我国第一个政治学研究机构。建所之初,主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当代中国的政治理论与实践、政治哲学、政治学新兴学科、中外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思想和当代政治思潮。现设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制度两个研究室,分别研究行政学原理、人事管理、灾害管理、公务员制度、政治学原理、政治学新兴学科和当代中国政治理论与实践;另设资料研究室。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19届,培养硕士研究生60多…  相似文献   

13.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正在进行体制现代化的变革。公务员制度的法治化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变革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中国法治的核心。将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公务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从历史文化传统、制度立法、考评制度、培训机制、福利待遇等多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有助于推进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对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前进。文章基于习近平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运用PIA绩效区间方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指数。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尚有进步空间,需要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激励省级单位进行理论创新,重视孵化高校理论创新优质项目,推进科研机构创新提质增效,加强全方位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从而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取得的、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并对其内涵作出明晰地概括,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学界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建立和发展、特征、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研究、国外社会制度建设研究、多学科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加强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黄少安 《江海学刊》2023,(1):95-102+255
既有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结出两条清晰的主线。然而,所有的制度经济学流派都无法揭示和解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尤其是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制度选择及其绩效。因此,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发展制度经济学,着力构建中国版的制度经济学体系,既拓展制度经济学的解释面,又增强其对中国经济体制演变和选择的解释力。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相结合的唯物史观是制度分析和评价的通用性方法,《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范例。构建中国版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从基本方法论、研究对象、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等维度展开。基于中国制度及其变革的特征事实总结提炼出需要重点分析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是中国版制度经济学体系理论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婚烟家庭史研究是个较引人注目的课题.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学术气氛活跃,其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陶毅、明欣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年出版),顾鉴塘、顾鸣塘的《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董家遵的《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孟昭华等的《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鹏的《中国婚姻史槁》(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龚佩华、李启芬的《中国民族亲属团体史》(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等。这其中.…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制度否定了主权绝对的观念,确立了国家对公民和法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是实现彻底保障人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由刘静仑先生撰写的《比较国家赔偿法》(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外各国的国家赔偿制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国家赔偿制度的一部力作。一是选题意义重大。国家赔偿制度被称为“法治的最后手段”,是各国法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制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完善对政府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及相关的国家赔偿制度。现行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规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和认捐一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