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动因之外,最根本的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其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本质与创造"五大民主"的制度特色的有机统一;坚持基本制度和基本要素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和制度弊端的"可变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跳出“历史周期率”是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对百年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华民族主心骨的真诚期望。从延安时期毛泽东探寻“民主新路”,到习近平擘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宏伟蓝图,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懈努力相继找寻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并持续将这“两个答案”深深熔铸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以非凡勇气和毅力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成功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形势新任务下,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是要在道路逻辑中探寻“中国模式”、在理论逻辑中贯通“中国思想”、在制度逻辑中体现“中国之治”、在文化逻辑中彰显“中国气派”,从而更好地在坚守初心使命、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中充分展现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实现了真善美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综合体。红色文化之“真”揭示的是“必然”,追求正确性、科学性,体现在扎实的实践基础的合客观性与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合科学性相统一;红色文化之“善”揭示的是“应然”,追求目的性、伦理性,体现在倡导人民立场的合人民性与彰显党性的合伦理性相统一;红色文化之“美”揭示的是“实然”,追求规律性、价值性,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合规律性与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合价值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地拓新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初级阶段国情的统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与集成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统一,坚持以构建经济制度为核心与其他制度协同发展的统一,坚持态度积极与步伐稳妥方法细密的统一,坚持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它的核心内容为“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始终。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人民的共同富裕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坚持把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依靠实践与依靠群众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实践观的有机统一;坚持把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依然是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建构"时代文明的灵魂",阐释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凝结出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意志,凝聚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性指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论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取无穷的营养,才能跃上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真理和道义之巅的新境界。发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总结和凝练中国道路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二者的有机统一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以便在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中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真实性与管用性。从结构、流程与功能三个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全景素描,有利于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形态、运作机制和价值目标。从结构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各个要素中,塑造了系统、整体、协同的民主制度构架;从流程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于政策全链条,并在“全过程负责”中提升民主运行的质量;从功能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回应人民期待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结构、流程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将“一个结合”丰富为“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新境界。“两个结合”的原创性提出与创新性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现实实践逻辑,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蕴。这一伟大时代命题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党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思想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植深厚的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逻辑的超越,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实现了从驾驭资本逻辑到激活自然资源的模式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两大和解”中的制度优势,是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以后几代领导人承继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践探索所创造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逻辑传承,对于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庆实践”是对“中国道路”的拓展、深化、创新。两者的有机结合,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伟大和“重庆实践”的魅力。“重庆实践”全方位地推进了重庆经济社会的革命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道路”下“重庆实践”的深厚魅力和巨大实惠。坚定的传承性和鲜明的开放性的统一就是“重庆实践”的辩证法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建设30年:历程、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品格和优秀精神品质,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使命重任等方面。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彰显出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坚定站稳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的系统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将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认真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心理上没有依赖性、在精神上具有主动性、在行为上没有依附性,是具有独立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整体推进、富有天下情怀,是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自身独特的国情、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创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发展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和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这样的逻辑体系是由其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文化内涵的辩证统一性,文化价值的功能性,以及文化发展结构的“四体八方”性所组成。文化本质的实践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基础,文化内容的辩证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文化的“活化”和“浸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功能作用体现,文化发展的“四体八方”结构模式是文化的发展走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冯兵  赵一 《兰州学刊》2023,(3):5-15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品格贯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百年党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理论特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斗争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斗争立场,发扬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以坚持敢于斗争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还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国之治”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治理理论,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中生发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之治”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基石是充分激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关键是不断彰显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基本要求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主体实践。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现代化陷于资本逻辑而形成的发展悖论力证其绝不是唯一选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且镌刻本民族独特质地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锻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托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蕴含的创新机制衍生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的优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则孕育出了独特的精神优势。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且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代化路径。其原创性贡献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显著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在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实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更加走向时代等方面,发挥着多层面的杠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人民的真正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动力作用。在跨世纪伟大征途上,要切实发挥改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与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这是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革所深蕴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深刻的话语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它既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更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回答。与此同时,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以及诸多不确定性的复杂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叙事所坚持的人民立场,为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