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实践中,因工资支付而产生的争议在劳动争议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几乎每个劳动争议或多或少都与工资支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本文归纳了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中一些常见的、易忽视的理解误区,以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理清工资支付的有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览本案,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几个基本事实:第一,自2000年4月起,申诉人周某(系业务人员)与被诉人某公司之间就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第二,双方于2005年5月经协商一致,终止了该事实劳动关系;第三,在协议终止时,双方就原口头约定中没有涉及的业绩工资提成一事作出了特别约定(即本案中的一份"承诺"):周某可以分期获得提成款,但结算该提成款的条件为"公司收到合同款";第四,被诉人已向申诉人支付了一部分提成款,但以"未收到合同款"为主要理由,一直未支付剩余提成款.笔者以下将就本案在处理过程中的几个争议焦点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理论问题,作一分析,敬请同仁匡谬.  相似文献   

3.
<正>实践中,用人单位或与劳动者约定,或通过规章制度对劳动者的某些劳动报酬设定一定支付条件的情形较为常见。如用人单位规定员工年终考核合格后才可享受绩效奖,年终奖对次年仍在职的员工发放,销售提成奖按销售款回款的比例或待销售款全额到账后支付,等等。有些用人单位规定将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一部分作为"业绩提成"暂不发放,到年底考核时再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4.
【案例】:杨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7月25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仲裁裁决。杨某不服该裁决,于2008年7月31日向某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原、被告双方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提成  相似文献   

5.
陈特  邢颖 《中国劳动》2006,(5):42-44
提成款的法律性质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工资可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工资、津贴工资等.《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第4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未缴纳社会保险争议不应纳入仲裁受案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争议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按笔者的初步理解,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二是劳动者出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争议,如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领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伤待遇后,用人单位未按《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的规定支付给劳动者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而发生的争议;三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按规定支付或未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及其亲属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劳动者及其亲属…  相似文献   

7.
正"口头约定型"合同【案例】:青年农民胡某应聘一家酒店餐饮部当厨师。被老板口头应允。到月底发工资时,餐饮部老板从胡某的月工资中扣除了800元伙食费。对此,胡某认为应全额计发自己的劳动报酬;老板却说岂有白吃之理。【评析】:从表面上看,口头劳动合同虽然简便灵活,但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往往口说无凭,难以举证。对此,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李某2005年7月在工作中受伤,被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八级伤残。2006年12月,李某因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被解除劳动合同。在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上,李某与用人单位发生了争议。李某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八级伤残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但用人单位却以其因违反劳动纪律被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2007年1月7日,李某申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满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即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作规定,形成一个法律漏洞。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劳动法对此未作规定,所以用人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会鼓励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签订劳动合同反而可以…  相似文献   

10.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相似文献   

11.
王耀光 《中国劳动》2006,(11):21-22
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疾病和其他各种原因,这一群体处于贫困生活处境中,迫切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帮扶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就业,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在强力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勇于突破就业工作难点,为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有特色、见实效的再就业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技能劳动者是指在生产或服务一线从事技能操作的人员。其技能水平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确定。按照我国一贯的分类标准,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是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中,高级技工以上者已占35%以上。而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城镇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为21%,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总…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下半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发文,取消直接针对农民工的7项收费。年底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遵循“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最终要么归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要么归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与前一时期要建立独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共识的形成,仍然是基于城乡二元思维方式,其隐含前提是仍将实行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旗舰连锁式"模式创新的内核,就是由企业将养老机构建到各个社区,由机构建立起全方位的覆盖网络,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养老市场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标准化、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之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8日,《劳动合同法》的重要配套法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简称《实施条例》由国务院对外公布并实施。《实施条例》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法》中比较原则的规定和一些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以增强《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与《劳动合同法》相比,《实施条例》在以下方面作了更为细化、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9,(5):F0003-F0003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是一所集临床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培训、社区服务、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保健机构。医院环境优美、舒适整洁,是全国、省、市、区先进单位。符合全球标准的爱婴医院;是省、市、六城区的社保定点单位。成都市卫生局注册的二级医疗执业机构。  相似文献   

18.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平  华迎放 《中国劳动》2005,(11):15-18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解决"边缘群体"社会归属感,从而缓解我国面临的长期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从社会保障必须适时地转向服从和服务于就业的角度出发,继续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框架内运作恐怕难以奏效,需要在思路、制度及管理上做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危机,还会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范围、制度设计和管理服务方面日趋普遍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明确。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特点和经办管理等多方面的约束,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经办管理和具体政策设计等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本文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具体政策设计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判断,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人群主要由三类人构成:被旧体制抛出的部分下岗失业工人(约3000万);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约1.2亿);重返劳动力市场阶段就业的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彭宅文,2004)。显然,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在身份、文化、技术、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劣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