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超 《兰州学刊》2015,(4):150-159
随着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龄产业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产业发展相对较早,经历了从完全被忽略,到反复摸索,再到理性发展的过程,通过企业发现并不断满足老年消费者尚未满足的需求、科技创新、相关政府部门扶持、老龄科学研究服务于产业发展、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助推等举措,老龄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须以美国经验为借鉴,从市场细分、产品和服务创新、老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产学研紧密结合、老龄产业协会中介作用等方面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龄人口精神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十分庞大。在社会变化非常迅速的情况下 ,老龄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精神关怀的满足程度如何 ,对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四个因素 ,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老龄工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龄委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意义越来越大。作为社会老龄工作组成部分的高校老龄工作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认真分析工作现状的基础上 ,高校老龄工作应针对自身的特殊性确定正确的工作方针 ,健全制度 ,推动老龄工作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7,(8)
认真分析我国老龄产业现状与问题,有利于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有利于我国老龄产业从"感性发展"的初级阶段,向理性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变,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因而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不足和经验,可以为积极老龄化应对提出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正视庞大老龄人口来袭、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老龄社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走好中国特色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道路,建立起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特色的老龄社会文明,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化推进积极老龄化的中国方略,不仅体现在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上,还应从社会与文化建设高度,大力弘扬保障老年人生活权益、体现老年人价值的全龄友好、全员幸福的社会风尚,在“共同富裕”的轨道上推动养老服务、老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构让全体老年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文明”,为现代化国家中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转型社会中的城市老龄人口问题高胜恩1研究转型时期的城市老龄人口问题是一重要课题。70年代初,面对着人口过多对经济造成压力的问题,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在全国实施,有效地遏止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作为代价,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着青年人口减少老龄化速度加快的问题。按...  相似文献   

7.
我国老龄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不仅逐渐成为全球性趋势,而且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时代的课题。我国老龄法制在基础性法律规范制定、立法的科学性与制度性、法律救济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而西方国家注重立法建设、优化国家权力、市场化改革、多元化的老龄工作体系,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法律制度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作界定,并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影响及趋势给予系统阐述;分析高校离退休群体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加强高校老龄工作的对策、方法,旨在加强对高校老龄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为高校老龄工作提供参考,推动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老龄价值观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心理与生理相协调、个体与社会相融合的积极老龄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老龄价值观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东霞  张丽 《理论界》2012,(6):41-42
人口老龄化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辽宁省在跨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事业发展呈现出新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根据辽宁省省情,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是当下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难点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18.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在 跨 国宪 政 的 比 较 研 究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必 须 克 服 的 障 碍 :一 、把 美 国 标 准 绝 对 化 ,而 忽 视 其 他 国 家 的 历史社 会 环境 、法 律背 景 和其 他替 代问 题 解决 方案 的 直接 影响 和 可能 的副 作 用。 二、假定 每 个文 化 体 系 是如 此 唯 一 ,并与世 界 共同 体截 然 不同 ,以 致认 为科 学 家所 发现 的 它们 之间 的 任何 相似 性 都显 得毫 无 意义 。 对于 比 较 政 治学 者 们 来说,他们 的 关键 问题 就 是在 比较 研究 中 如何 平衡 共 性与 特性 ,认 识 清楚 在哪 个 层次 上具 有 共性 ,哪 个 层 次 上具 有 特 殊性,并且 必 须时 时提 醒 自己 ,什 么样 的宪 政 体制 最符 合 特定 社会 的 需要 。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过程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与深化过程是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有五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会议公报,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决定》,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和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十五大及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