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作用。煤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煤炭的来源众说纷纭,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在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煤炭曾有数十个不同的名称。用手工生产煤炭的场所统称为煤窑。古人对煤炭的利用经历了饰物、装饰品、生产生活燃料等过程,煤炭在中国古代的用途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2.
古代煤窑:中国近现代煤矿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生产煤炭的场所统称为煤窑。煤窑与煤矿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从业人员多系农民农闲兼作。古代煤窑的所在地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但开采形态有所不同。古代煤窑的管理制度既有官府的专卖制度和采煤执照制度,也有民间的"锅伙"和"人圈"等方式。一批储量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煤窑所在地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煤矿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史。古代中国人对煤的岩石性能、岩石分类以及煤的成因已有明确认识,在勘找煤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包括井筒开凿、巷道部署、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照明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人对煤炭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从煤的可燃性、风化、自燃,到煤的含硫性乃至煤气中毒、井下瓦斯,均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利用日益广泛。古代中国几乎所有需要燃料的行业都用上了煤炭,决不仅限于取暖烧饭,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冶金和陶瓷业。在煤炭利用中,发明了型煤技术、制焦技术。除了作为燃料,煤炭还被用于工艺品制作、医药、建筑、制墨,等等。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史中也是光彩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焦作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它的发现和开采利用,对于焦作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兴起、风俗变迁等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及深远的影响。中国最早论述煤炭分布的文献就有对焦作的记载。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先人们在焦作将开采的煤炭先后用于炊爨、取暖、冶铁、烧制陶瓷及建筑等方面。古代煤炭的开发促进了焦作地区手工业、陶瓷业、建材业、运输业、堆栈业、商业等的发展,为焦作地区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的进步、人口的聚集和增长,并最终成为河南的工业中心之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彝族和彝族语支各民族的先民是古夷人部族。古夷人的历史文化,比较完整地保留在彝族当中。远古时期,古夷人与古戎人、古羌人、古狄人、古蛮人、古苗人的各一部分在中原共同融为华夏的过程中,他们就共同创造了华夏古文化,即汉文化的前身。最早形成的华夏民族,其中古夷人的成分比重较大。古时的“五帝”,除黄帝是戎人、神农是羌人外,其他大部分为夷人。夏、商、周“三代”的主体族人,夏为夷,商为夷,周为戎。可见古夷人在远古时期,人数较多,影响较大。他们对中国的远古文明作过重要贡献。若就彝、汉古文化作对比研究,可以看清这…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源安全的煤炭清洁化利用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外主要国家在能源安全与煤炭清洁化利用领域的政策实践与动向,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能源安全形势,提出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目标的煤炭清洁化利用战略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当今能源安全的新动向是关注能源使用安全,而且世界主要煤炭大国注重以煤炭清洁化利用战略来促进本国能源安全。由于"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和工业化带动下的巨大能源消耗需求,中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国内,充分利用国内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这就需要政府将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层面,并重点从完善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政策、调整煤炭产业政策、创新能源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因此,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上,即可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直接把神话当做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神人合一”思想是中国道教思想的典型特征之一。研究发现,道教“神人合一”思想的直接来源是西汉儒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其间接来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其根本来源则是远古和上古时期的“神人合一”思想。《太平经》“神人合一”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对远古和上古时期“神人合一”思想的回归与超越,其实质则反映了修道之人对于人与人及自然和谐完美、与道合一、修道成仙之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太平经》“神人合一”思想的提出,从形而上的层面为道教神学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从形而下的层面指出了修道之人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可能性和途径,成为了修道之士的终极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参数模型的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为了研究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根据1978—2005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参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的估计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煤炭消费弹性的时变规律。通过分析得出,降低煤炭消费弹性的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煤产业的比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矿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煤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是煤炭的发现与早期开发利用阶段;西汉至南北朝是煤炭开发利用走向成熟阶段;隋唐至元是煤炭开发利用的普遍发展与长足进步阶段;明清时期是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鼎盛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基本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生日用燃料需求、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古代煤业工人付出的重大牺牲和做出的贡献等,都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煤炭业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军队办窑、寺院开矿,煤炭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后期煤窑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古代煤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民音乐教育发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音乐教育文化源远流长。研究和梳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史 ,找出适合新形势下中国当代国情的音乐教育形式 ,可以用更好、更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缘坐是指在中国古代法时代存在的,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一项特殊归责原则。缘坐制度在宗法网络的基础上,勾勒出一个与之对应的刑法体系。缘坐制度在展示不同的时代具有代表性刑法的同时,揭示了中国古代法深厚的宗法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盐城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地名,它们与其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从语源和文化两个视角探讨这些地名的命名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文化学、民俗学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媒”产生、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认为 ,“媒”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担任婚姻中介人这一主要职能之外 ,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体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现出一幅极具民俗风味和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6.
(隐木)括是我国诗歌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就是把前人诗歌中的句子直接搬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与古日语中直接搬用我国诗歌中的句子作为成语的现象有某种类似.文章列举了古日语成语(隐木)括我国诗歌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这一追本溯源的尝试,对日语专业的初学者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保留着上古人类进化历程中逐步改变同类争斗相食陋习凝聚群体合力、发展农耕畜牧的历史信息,吃长席宴场景再现出上古黄帝、尧、舜时期弃人尸改吃牛畜的人数与意识提高改变同类相食陋习人数成正比的早期人类社会现状,砍牛场景保留着远古人类驯伏大型猛兽的技巧智慧,还原出上古黄帝时期人类"服牛乘马"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古史研究迷茫已久的原因理当与“史料缺陷”和“观念缺陷”有关。文章提出以上古岩画、器物纹饰、甲骨金文形音义系统等“上古图文”补史料缺陷,以先民的“天帝为真”补观念缺陷。由此研究上古神话史可能会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