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备受关注。笔者在分析了产生这些伦理问题的根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原则,以期指导转基因作物的伦理实践,从而保证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朝着有利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观念对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码产品是数字信息科技的载体,日益表现出一些新的伦理问题.阐述了设计中的伦理内涵,运用伦理尺度分析了当前数码产品中的问题,并从伦理的角度提出数码产品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问题丛生.其中,人口整体数量和国家所能控制的劳动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为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人口数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伦理对策,主要有:"善政"伦理原则、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社会利益伦理原则、生存条件优先原则和国家功利主义原则等.这些对策有的不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口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最新可视化技术(CiteSpace软件)对与工程伦理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形成工程伦理前沿领域的知识图谱。通过分析所形成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工程伦理研究所形成的不同的前沿知识聚类,了解工程伦理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并描绘出工程伦理所经历的学科基础形成、学科领域拓展、学科拓展与纵深发展并存三个不同的演进阶段。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对我国工程伦理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伦理建设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目前存在的网络伦理问题着手,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生活的学科,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伦理问题在伦理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统计方法纳入伦理研究方法体系中并加以科学运用,必将提高伦理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精密度,推动伦理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形形色色的辩论大赛中隐含着令人堪忧的社会心理和道德伦理问题。许多大赛组织者无视或刻意忽视这些问题 ,由此造成了辩论者心理和伦理的畸变和扭曲。本文提出这些问题 ,目的是呼吁辩论赛的组织者正视这一现实 ,切实肩负起避免辩论赛出现心理和伦理问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强现实(AR)技术给安全和隐私带来新的伦理挑战.这些伦理挑战包括共享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冲突,以及更为复杂的传感器数据访问控制.虽然某些问题可通过借鉴智能手机的现有解决方案来解决,但是其他问题还需要运用新的方法.增强现实技术为以全新方式应对现有伦理挑战提供了机遇,有望增强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交互.自动感知物理世界的属性,并实时将计算机生成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覆盖在现实世界反馈上.文章考虑与增强现实技术本身有关的安全和隐私等伦理问题及其支持技术产生的同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造物及其存在方式和使用蕴涵着大量关于技术知识的哲学问题。"技术物体"是西蒙栋用以揭示技术本质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不仅弱化技术使用对于技术物体进化乃至技术存在方式的作用,而且把技术从使用者的主体意向性、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中剥离出来,遮蔽了技术物体的伦理价值和意会知识的根本作用。"技术正本"概念超越了"技术物体"并修正了用技术物体概念研究技术知识及其进化路径的缺陷与不足:把技术的使用、使用主体的"前理解"、社会文化等因素置入对技术的理解之中并凸显技术的进化生成、共享消费和伦理价值等技术本体论承诺的三种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义务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念"为视角阐明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可以从康德的原著中直接把握到的基本线索;从试图应对现代性问题出发,借助对"义务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念"的阐明,康德建构了一套关涉"目的论"和"自由"的道德学说;这一学说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但也有其基本的理论限度;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则为我们认清这一限度提供了巨大的理论价值,也为我们审视当下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和建构合理的新的生活方式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诊断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交往的便利,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信念缺失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而网络主体、网络外部环境及网络技术是造成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绝对命令”是其道德哲学的核心,亦是其形式伦理学广遭批判的地方。康德重视的是道德原则,剔除了一般的道德规则,这导致了其伦理学的软弱无力。事实上,道德的多样性和普适性的双重诉求证明了道德原则与规则并存的可能与必要,也凸显出康德的“可普遍化原则”绝对命令的内在困境。为此,只有将道德理解为本体论意义上存在的方式,与“两重”生产为主导的生活世界合二为一,才能真正获得自身存在的坚实根基,这也是超越康德绝对命令的可能与方向。道德的全部内涵唯有在生活本身及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在科学认知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共同体通过实体“义务”的伦理诉求、“德-得相通”的道德机制、“手段-目的同一”的价值逻辑、“义利合一”的道德取向,建立伦理冲动一科技冲动的合理体系,使伦理冲动、科技冲动由差别达致契合,在科学共同体实体的伦理意志与伦理行为中实现科技与伦理的良性互动,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孟子的“窃负而逃”的主张入手 ,阐述了儒家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和家庭人伦秩序之上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设计 ,指出儒家对这一秩序的维护是 ,对每一个具体的道德主体赋予判断“真礼”与“非礼之礼”、“真义”与“非义之义”的职责和权力 ,判断的依据是能否保证家国一体的伦理秩序设计的稳定。儒家的这一伦理秩序设计导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可能产生规则至上、规则统治的法治主张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形而上学的“忠实”观念试图将翻译束缚在“忠”与“不忠”的两个极端,从而引起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德里达提出的“延异”概念指出,能指所指涉的事物只是一个虚幻的在场,而不是事物本身。这就消解了意义的绝对性,也终结了“忠实”的神话。这样的解构促成了翻译批评转向关注译者本身,关注影响译文面貌的其他因素,从而更加适用于当代全球语境下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控制自然这一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控制自然”的观念导致的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其深刻的根源是人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自然与控制人这两方面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内在联系,控制自然只是控制人的表征,控制人才是控制自然的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20.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是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前奏,是康德运用经验主义方法对美感和崇高感的初步考察。《观察》中对主体性的强调、对美感和崇高感的分类、以及伦理学美学思想都为后来的《判断力批判》所继承和发挥,而《判断力批判》则在先验哲学的层面上对《观察》中的经验主义方法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