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研究中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证了以下几点:1.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于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已具有初步的系统性;衡量理论的系统性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2.马克思晚年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具备充分的条件;3.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把握这个伟大发现,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田丽 《理论界》2014,(12):18-23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坚持这一根本属性不仅决定着我们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决定着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解和态度。而种种对东方社会理论的误解,恰恰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完整认识。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东方社会理论,主要从东方社会的性质和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两个方面展开。这样的解读方式不仅为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林 《江汉论坛》2003,19(8):87-89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理论的逻辑延伸和逻辑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思格斯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  相似文献   

4.
较之于当代西方社会出现的种种绿色思潮,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生态批判理论彰显出社会性、辩证性、建构性的理论气质。这集中体现为,在对资本进行生态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将生态批判与社会批判、生态批判与对辩证肯定、生态批判与未来社会建构等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审视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生态批判的“三个统一”,才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认知,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并有效指导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基本规定和理论依据,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作用,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辩证统一理论的现实意义等内容。指出,社会历史过程既是社会化的过程,又是非社会化的过程;人既有趋同于社会的倾向,又有分离于社会的“私有化”的倾向;社会化社会历史产生“合力”,非社会化使这种“合力”回归到主体并使社会历史必然性得以自觉实现。总之,人的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犹如社会历史发展的双翼,只有从这两方面的统一去理解社会历史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社会构想”,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逻辑必然.这一构想的提出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逻辑前提,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深入探索为逻辑支点,以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为逻辑基础,以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逻辑结论,完整而严密地阐释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也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哲学反思中,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又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有的论者也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此,完整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作出了全面、整体的把握,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坚持和运用;“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最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东方社会理论的内容包括下述观点东方人民已经从数百年的沉睡中醒来,献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世界的光明来自东方;必须充分认识东方国家的多样性以及它们面临任务的多样性;东方一些国家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东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重视解决农民问题,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东方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和研究军事;应该反对在东方革命问题上的激进主义、冒险主义的行为。斯大林东方社会理论的特点,表现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同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经过具体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科学揭示了东方社会结构的特殊性 ,区分了史前社会的公社和东方社会的村社的不同性质 ,纠正了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社会原生形态位置的错误认识 ,从而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05方案”设置了本科生的四门必修课程,这一内容设置是对“85方案”和“98方案”的延续和发展,但同时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深化对这四门必修课程内容设置特点及其教学要求的分析和把握,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是当前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关键性环节。联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点 ,本文着重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一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哲学的不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齐云 《学术研究》2002,2(6):55-64
本文认为必须从认识论的高度理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同教条主义的斗争,这是用什么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是关系马克思主义能否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追本溯源,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为依据,揭示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是马克思哲学的活力所在,论述这一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阐明自我批判与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现机制。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和坚决地贯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新世纪更新、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论创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发展的学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研究对象是俄、中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发展的规律。创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有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 ;有利于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能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原创性思想:“整体性观察基本矛盾”来“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果必然性理论和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首次以“引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论”,揭示了引领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深层关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构建”方略;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是运用历史规律的自觉行为,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说明了人类社会规律的实现是主体实践自觉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新贡献,阐明这一贡献的唯物史观基础。文章的阐释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为历史参照系,用历史地比较对照的方法,分析了邓小平在对外开放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两大贡献:一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对“依赖”和“依附”作出科学的界定和区分;二是突破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通过市场经济,介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对外开放奠定了科学的特别是经济科学的基础。这就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没有解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作者进一步讨论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世界日益一体化的当代,东方落后国家,只有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才能使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把商品经济提高到世界性普遍交往的水平,才能真正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古典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是对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非经济行为的形象表述。这一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的背后看到了左右这些现象的本质即客观经济规律,证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使经济学不再是一种纯现象的描述,从而进入了它的科学发展阶段。“看不见的手”理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之一。考察分析这一理论,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具有促进人们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列宁的东方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2,39(5):25-31
从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期间列宁的文献看,他的东方理论已经产生。从他逝世前夕留下的文献看,东方理论已经成熟。东方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重要观点。东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由“西方重心论”向“东方重心论”的转移,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为正确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从信仰的意义上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荆学民(山西师大)、李旭炎(南开大学)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品格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理论使共产主义信仰以其为“桥梁”或“中介”,真正地切入了当代中国的实践过程之中,从而使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地、真正地转化成一种运动。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割裂开来,把它自身理解成一种孤立的或完整的“信仰”,而应把它置放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整体信仰的内在结构之中。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内蕴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从而使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的理论本性。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