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的亲戚当中,姨妈来我们家最勤,每月至少一两次,来回几十公里,就为了跟母亲唠嗑或送点她手擀的面条。现在姨妈已经70多岁,腿脚也不太灵活,于是我让母亲劝她少跑动。母亲摇了摇头,说:"我知道你心疼姨妈,可亲人间‘见面’才是最好的礼仪。""见面"是最好的礼仪?我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儿,我从小就觉得姨妈是亲戚中最亲的人。既然这样,我何不试试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2.
礼仪不简单     
“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蜡烛,给病人带来光亮”,抱着这个信念,我成为了护士大军的一分子。就在我想一展身手时,没料到医院却请来了航空公司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分析了礼仪教育的时代背景,清晰地描述了我国礼仪教育的发展脉络。礼仪教育的现状是:礼仪研究空前繁荣、礼仪教育深受欢迎、社会礼仪培训热火朝天。因此,促进礼仪教育的发展要制订政策、完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加强深层教育;改进教学方式。当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也存在诸如礼仪研究不够深入、礼仪教育轻男重女、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教学课件相对匮乏等。  相似文献   

4.
略论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礼制建设的顶峰,又为封建社会礼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礼仪制度史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周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甚大,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高效率的礼仪教育制度密不可分。西周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开始了,灭商后又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其形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其特点主要有:王室高度重视,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与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情景教育与实践教育等。其中不少做法对当今的青少年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务礼仪课     
张莹 《成才与就业》2014,(17):91-91
正如“商务礼仪”这门课的名字,大家一定知道这门课的大致内容,但具体的呢,到底有哪些礼仪?对像我这样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学习尤其有必要。当时在课表中看到这门课,我的第一反应是:上课的老师是不是一个气质美女或者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果不其然,授课老师是学校数一数二的美女老师!她可真不一样,第一次上课进门时手摆在前面,面带标准的微笑,温柔又字正腔圆地说:“同学们请端正地坐好,手扣手地放在桌上,坐1/3的椅子,背部挺直哦!”唰唰地,大家依言照做,期待上课。美女老师很爽气地跟大家说:“理论知道就好,重点是要学以致用,所以怎么做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史江莉 《国际公关》2024,(3):109-111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仪文明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广博。本文从办公室礼节、接待礼节和会议礼节三方面概述学习国际礼仪、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个企业的礼仪培训越来越多,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来自于企业的,也有来自于礼仪培训师的。企业的误区在于过分期盼短期礼仪培训的效果、一拥而上,别人培训我也培训、不明晰礼仪的作用,无正确的估价、无后续教育,培训不系统、走过场,完全形式表面化、仅依靠外来的培训力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意蕴,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残缺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礼仪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近些年,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10.
从“个体—组织—国家”三个不同层面系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两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礼仪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礼仪的作用,应该推动礼仪的内涵和应用范畴与时俱进,并在全民范围内重视开展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引导者。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礼物的流动不是盲目的,而是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仪式性场合中的礼物交换占据着礼物馈赠的大部分比例,而婚姻仪式就属于仪式场合的一种。傣族对礼物往来的重要性有极强的意识,礼物馈赠和其他交换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维持、再生产及改造他群与我群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关于礼物的话语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外语学习必然涉及到对目标语文化的学习。正如我国著名英语专家、教授胡文仲先生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1]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提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2]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时应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文…  相似文献   

14.
康云峰德 《社区》2009,(18):57-58
德国和中国是两个文化底蕴截然不同的国家,而且,家庭教育在历史潮流中变化无常,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历,与长辈、祖辈的都有差异。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资本化、媒体化时代,家庭教育随之应变,大致再也不受宗教礼仪、传统风俗、道德原则的局限性。我的德国父母都在美国整整工作了28年,而且家里曾有巴西籍的保姆照顾我,所以我并不算是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德国小伙子。当然,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上了一所德国学校,16岁时又搬回德国去上完高中,但是,这些情况也不足以让我融人德国社会主流。我从小就养成“国际化”的气质,对美国怀着归属感,又对德国怀着亲切感,也酷爱听巴西葡萄牙语的辂柔声调,现在,德围的跨围公司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5.
孔子所向往的内外兼修、文质并重的君子人格形象,对现代礼仪教师素质的具备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现代社会对礼仪发展的要求及礼仪教学的实际,礼仪教师必须具有六个意识,从内到外的加以提升与修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礼仪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邱晓冬 《社区》2005,(3):52-52
记得那天是情人节,我们全家正在吃午饭,忽然门铃响了,老伴开门一看,一位青春勃发的礼仪小姐双手捧着一束火红的玫瑰站在门口:“请问谁是刘娟?”“我就是。”“您在上海打工的男朋友祝您节日快乐。”礼仪小姐不容老伴分说,便恭恭敬敬递上玫瑰花,并请老伴签收。“上海的男朋友?”也许事出突然,老伴拿着那火红的玫瑰花一时不知所措,我赶紧上前询问收花人的门牌号,终于弄明白,原来鲜花是送给楼上小刘娟的。一听我的解释,礼仪小姐道过歉后,拿着鲜花蹬蹬蹬上楼去了。“唉!我说有谁会给我这个老太婆送玫瑰花?”老伴回到饭桌前自言自语,看她那失落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和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为例,介绍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实际,根据国外礼仪教育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礼仪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交际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而人们从事生产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因此交际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礼仪则是在古代人祭祖、敬神等活动中产生的,尔后逐渐演变为从事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和仪式。交际礼仪运用于各种层次、各色人等之间,又形成了其鲜明的特点,即文化的复合性、民族的继承性、时代的变异性和和地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杰出的理念 家乡的寿诞文化中第一个值得称道的是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我的生日,妈妈的难日。”这似乎是其他地方所未见的。  相似文献   

20.
方琦 《北京纪事》2009,(12):30-32
8月份听一个朋友无意间说起花博会要招礼仪,我感觉这也许是份轻松露脸的好活儿,待遇也满意,就精心打造了一份简历,托朋友呈了上去。之后就石沉大海了,还好咱心态好,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一个月后有人联系我去参加培训,我喜出望外,把它视为意外收获!到了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份礼仪工作,而是讲解员。这差别大得离谱,在我看来礼仪是属体力劳动,而讲解员属脑力劳动,能力要求可不一样。经过一番痛苦纠结后,我决定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