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农村人口的生育行为是受农村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状况、经济体制、传统社会心理以及旧的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从某种程度来讲,农户的生育行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2015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以来,吉林省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生育潮.为了解我省城乡居民的二孩生育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吉林省496名城乡居民进行二孩生育意愿行为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重点选取社会地位、家庭内部因素、性别偏好和情感需求4个主要变量对"有生育二孩意愿但无生育二孩行为"的居民和"有生育二孩意愿并且已经生育二孩"的居民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从生育意愿向实际生育行为转变的过程中,这4项因素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中情感需求的满足超过了其他的因素,成为影响生育抉择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与环境矛盾比较尖锐的国家,尤其是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因而,中国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文就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育政策,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同群体和因素作用下生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育数量趋同行为研究的理论架构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数量趋同表现为一孩、二孩和多孩趋同。生育数量趋同受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影响,根据2000年福建省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物力资本,生育政策、生育文化、女性家庭地位、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对生育数量趋同行为产生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和个人条件,塑造良性的生育数量趋同行为,是事半功倍地解决人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成本-效用”的经济因素及文化因素解释说,对于农民非要生育男孩这一生育行为的解释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来理清各影响因素彼此间的关系,即从内生变量因素(农村家庭养老、家庭结构和社区结构)以及外生变量因素(户籍制度、计划生育政策)2个方面对农民偏好男孩这一生育行为作出分析和解释。最终认为,理解并认可农民想要一个男孩是一件并不过分的事,这有助于促进人口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的一项人口生育观调查表明,21世纪初随着中国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为新的生育观念的确立准备了条件、提供了产生现代生育观念的环境,促使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向现代生育观念嬗变,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调查还表明,即使目前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每对夫妻生育意愿平均人数也不超过两个孩子,因此没有必要为将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担忧。3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既限制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超负荷的激增,也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计划生育政策已被国人内化接受了。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的人口转变是不稳定的。因此,人口政策应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主要通过对不同经济收入村民、不同文化程度村民和不同年龄村民的微观实证考察的结果,尝试性地概括影响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在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海南省头塘村进行田野调查,对黎族农民的生育观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新时期黎族农民的性别观念和生育观念都发生着系列变化,生育重视是生育观的基础,生育年龄普遍推迟,理想子女数明显下降,男孩偏好依然存在,女性生育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夫妻双方的生育健康意识有了大幅提高。社会性别观念是影响黎族农民生育观的重要因素,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是生育观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使用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同时将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生育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政策会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一类、二类生育政策较严格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1个孩子,三类、四类生育政策较宽松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2个孩子,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方法验证了生育意愿的中介效应,发现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也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高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这解释了生育政策放宽后,我国的生育率短暂上升后又下降的现象。总体而言,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受家庭、社会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创造"生育友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并完善生育福利政策,提升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文章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也将增强。因此,对于经历了明显时代变迁的农村人口而言,利用同样为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从而为人口预测工作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育政策调整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对未来人口结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幅度设定三种生育政策实施方案,运用队列分要素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人口预测模型,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14-2035年中国农村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案一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将进一步缩减,到2035年,人口结构金字塔呈“倒三角”形态,人口发展的衰退趋势明显;方案二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会明显增加,到203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方案一有所缓解;方案三中,农村出生人口数进一步增加,到2035年人口结构将更加年轻化,人口发展较为稳定。可以说,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阻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为探讨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境)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农民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生子女数量的影响和亲生子女数量对农民后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两个角度,构建了理论模型,在2015、2016年分别对湘中和豫东农村1418、1416个户主家庭进行了调查,以各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为因变量,自变量分别为各个家庭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户主父亲以前的家庭成分、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序probit回归和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在湖南农村还是河南农村,家境较好的家庭子女数量也较多,反之,家境较差的家庭子女数较少;假定子女数量真的影响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数量对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正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农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的代际转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生育文化研究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关于社会-文化对生育率影响的纯理论解释,人口人类学解释以及家庭-家族文经方面的解释,对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 今后应重视关于生育行为的内在结构和影响生育扣间变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动态、生育观念与意愿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国家长久稳定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少子化”问题加剧;大量育龄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地区生育潜力日益衰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婚育观念的转变,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普遍较低,且在不同地域、性别、世代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促进生育的多项政策中,农村育龄人口最为关注的是住房和养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针对多孩家庭的生育津贴和推动教育公平的举措,表明农村人口发展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适应性、阶段性、差异性等特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再生育意愿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活动和生育行为,已经成为制约低生育水平稳定的一个突出因素.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症结,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江西省铜鼓县农村纯女户再生育意愿调查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宜昌市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宜昌市农村独女户家庭生育意愿与行为研究”专题调研获得的有关数据 ,讨论分析了该市农村独女户家庭群体生育意愿与生育动机的构成 ,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在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间隔、优生等方面的意愿、态度、知识与行为的变化 ,以及在生育上将家庭幸福和对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的开明、进步思想。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民群众的生育意愿、生育动机和生育观念开始向现代文明进步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我国生育文化研究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关于社会—文化对生育率影响的纯理论解释、人口人类学解释以及家庭—家族文化方面的解释,对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今后应重视关于生育行为的内在结构和影响生育的中间变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已拿到二孩生育指标的育龄妇女放弃或推迟生育二孩的现象,通过对宣州市农村具备生育二孩条件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6县市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调查数据,从三个维度——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文化(观念)——描述和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来,我国当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逐步减少,男孩偏好也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到城乡二元化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步减小,而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