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设 《南都学坛》2003,23(6):70-74
“三言”“二拍”着力刻画市井百态,商人生活是冯梦龙和凌(氵蒙)初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们反复渲染经商不易,明确表达了两位作家对于商贾生活的理解和对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其中所描写的商人,尽管全国各地都有,但要角无疑是徽商,5部短篇小说集画出了他们的各种形象。这一个个艺术形象,映衬出一幅明代商人、尤其是徽商生活的多彩画面,这幅画面是对正史的重要补充。商人是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所以“三言”“二拍”中的徽商形象,正反两方面角色都有,但正面人物明显居于多数,徽商中不乏正人君子,对于研究冯梦龙和凌(氵蒙)初的思想,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最多写到商业、商人及市民文化的短篇小说集,因而研究作品中所显示的当时民众及作者的钱财观,对给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定位很有意义。本文根据“三言”“二拍”中的大量相关故事,梳理了故事本身及作者在钱财方面的五方面的观点,并由此认为,作者对当时普通民众生活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他仍是个传统文人。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都对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作了大量描写,塑造了一大批新型的商人形象,揭示明中叶以后商人的经商意识及思想观念的崭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梅东伟 《南都学坛》2012,32(5):55-61
媒人是"三言"二拍"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身份各异,既有职业媒婆,也有众多其他身份者。媒人形象大都不够鲜明丰满,但在叙事方面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将媒人看做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性"人物更为确切。"三言"二拍"中有众多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市井气息的渲染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其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人们市场观念的增强,学者们开始关注探讨"三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从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比较研究、经商技巧和地域性研究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据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考证,凌濛初的"二拍"大部分的本事来源于文言小说集,而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白话与文言在小说叙事上各有千秋。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二拍"的叙事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三言""二拍"中有关人口贩卖的篇目多达三四十篇,大致可分为亲人贩卖、主人发卖和人贩拐卖三类。人口贩卖既与"钱本位"下的生存压力有关,也与社会黑暗、盗贼猖獗相关。小说对人口贩卖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忠孝观念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以及明末贞洁观念的渐趋淡薄。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肯定、对自由人格重视遥相呼应,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创作目的上,他们都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或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意义、价值取向的关注,西方是指向宗教,而中国则是指向史学。鲁宾逊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体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写人物,这些作品围绕其文化内核在人物形象、义利之辨等方面而极具民族特色,反映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对徽州商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学呈现.从中让我们感受"无徽不成镇"这句俗话所体现出的巨大内涵.而且,现有对"三言"、"二拍"中所描写的徽州商人的相关评论大多持否定的观点,批评他们既好色又贪财的本性,这是很不公允的.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徽商身上既鲜明的儒商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俭啬喜名"、好色纵欲的不良品性.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学开始发展壮大,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风情。首先,市民成为文学的新主角;其次,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转变;另外,传统的婚恋观念也受到冲击。总之,“三言”、“二拍”描绘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明代社会带来的新变,可谓是一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型世言》与"三言二拍"体制、来源、语言以及叙事的比较,探寻其在艺术水平上的差异,认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要逊色于"三言二拍",体现出较浓的文人参与创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三盲”、“二拍”是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市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城市平民成为小说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人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交异,“三言”、“二拍”代表了这一时期“俗文学”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商业活动和各类众多的商人形象,小说中阐述了商人对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诚信观念是仁义道德的折射和社会交往的追求,可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的需求、社会交往以及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观照小说中商人诚信观念及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商人对诚信观念的守成.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后期,人性觉醒,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冯梦龙、凌氵蒙初在"三言""二拍"中对家庭男性的一些变化进行了描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那个时代男性不同寻俗的人生天地。本文从家庭男性的求存观上进行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16.
"男尊女卑"是中国千百年不变的封建伦常,女人在儒家的人伦秩序中被放置在"从属"地位。为了确保男性权力的绝对统治地位,儒家大儒为女性制定一系列道德规范"。三从四德"是其最核心的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严重束缚了女性的生命激情,将女性绑架在了男性视野下,成为可悲的附庸品。"三言""二拍"充分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贞操观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明朝中后期的妇女逐渐摆脱了"一女不可嫁二夫"、妇女必须"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性贞操观念比以往淡薄,贞操不再是唯一严苛评判女性道德的准则。女性开始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从"三言""二拍"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青楼歌伎的婚恋观念进行分析,对明朝中后期妇女婚恋观加以阐释,从而得出当时妇女追求婚恋自由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的"三言""二拍"研究有别于上世纪的地方在于文献考证方面的成果较少,研究视线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文本本身的解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为某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出现探索原因,结果往往归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和凌初在“三言”、“二拍”中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对苏州商人进行了文学呈现,从中让我们感知晚明时代苏州商业的繁盛和经商之风的浓郁,也让我们对小说中的苏州商人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他们有的坚定果敢、勇于闯荡、甘冒风险;有的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注重商业信誉;有的谙熟经商之道、买贱卖贵、眼光独到;有的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服务周到。他们形象各异,生动鲜明,姿态万千。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中,以小物件结构全篇的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型,其物件常常具有隐喻性,既起着缀合情节、贯串人物的作用,同时又承担了“隐藏意义”的功能;二是《李公佐巧解梦中言》型,物件是非隐喻的,其本身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要件。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题材小说生动地展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商业活动及商业繁荣下的社会生活,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文章根据《三言》、《二拍》中涉及到的微商的相关故事,梳理出徽商在钱财方面的观念,阐释了他们在钱财的作用、如何获取钱财以及钱财的使用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