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浩然隐逸趣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们对孟浩然的生平行状、对孟浩然的诗歌已多有论述,而对孟浩然的诗人品性、性格构成则语焉不详。笔者以为,研究孟浩然的性情对欣赏孟浩然那种澹泊清远的诗歌是必不可少的,有其人必有其诗,而以诗印证其人则更可见出人品与诗品的统一。本文想就孟浩然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好静慕隐的性情作一番粗浅探讨,藉以说明孟浩然疏淡简远的诗风的成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新唐书》卷二百三:  相似文献   

2.
对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特色作论述,指出清是清雅和清旷;淡是思想感情的淡,诗意表现的淡和语言色彩的淡,以此形成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并指出深入浅出亦其精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之隐逸除了受到个人际遇以及时代影响之外,与其家乡襄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襄阳的自然风光、隐逸传统、民风民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孟浩然的诗歌创作。本文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孟浩然的诗歌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参照王辉斌先生的《孟浩然年谱》 ,对孟集中的 2 0多首诗的作年进行具体考察 ,并依其年代的先后进行编年排列以证其行年 ,有助于全方位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5.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领袖和代表,他们的诗风同属平淡型,而王维的艺术风格是俊丽秀 雅,孟浩然的艺术风格是淡秀清旷。论文对王维与孟浩然诗歌在意境、构思和结构、表现技巧、语言诸方面的同与 异进行比较,论述王维与孟浩然诗歌的艺术创造与成就,进而揭示诗歌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济南诗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神韵派诗人代表王苹——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的诗中有大量的愁情愁绪的描写,这对他冲淡、自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愁"是孟浩然的一种心理积淀,睹物、送别、思乡、仕途暗淡等皆能引起诗人的愁情愁绪.孟浩然的愁情愁绪不仅多,而且感受很细腻,诗人在表现这些愁情愁绪时显得真切自然,呈现出一种冲淡清幽、愁苦哀怨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盛唐之际,王维、孟浩然并称,为山水田园一派代表.文章拟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王雏的<过香积寺>为例,从境界、味、笔法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二者诗风之异.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考察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越剡之游 ,可见其一生曾三游越剡 :首次在开元十三年 (72 5 )春至十五年五月 ,始程地为襄阳 ;第二次为开元二十一年 (733)秋 ,此即著名的“自洛之越” ;第三次系开元二十三年 (735 )春 ,因赴山阴少府崔国辅之约而至。孟浩然第一次游越剡时于广陵与李白相识 ,并在永嘉乐城与乡友张子容会晤 ;“自洛之越”时与崔国辅在山阴过从一时 ,并相约翌年春再会越中 ;第三次由襄阳始程途经江夏时 ,再会李白于黄鹤楼 ,李白以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替其送行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以布衣终其一生的孟浩然,在居家襄阳和徜徉山水之时,运用移情、拟人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吟咏闲适生活的诗篇。孟浩然的咏闲诗,是他悠闲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影响下,对恬淡、闲静、闲和的文化意境和美好心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的七言诗具有语言平易、诗风通俗的特点,抒情写景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并能在七言诗创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但也存在气格纤弱、题材狭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重要诗人,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他上承二谢,下启王维。他的创作使初唐兴起并定型的五律得到巩固和发展。王维、李白和杜甫都表示过对他的倾慕,说明他的影响之大。深入研究其人、其诗对唐诗的整体研究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孟浩然一生行踪至今尚有许多疑点,入京求仕一事即为疑点之一。入京求仕一事是考求孟浩然生平事迹、研究其思想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探讨。 对孟浩然入京求仕一事,有两种说法,即“一次入京说”及“两次入京说”。“一次  相似文献   

14.
左思风力之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晋诗人左思的诗风在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称之为“左思风力”,前人对此有较多地论述,然而就诗风形成的原因却缺乏深入地探究。本文试图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因素、性格特征三个方面对此加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把握左思其人及其诗风。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的诗皆展现了冲淡之风。然而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思想、经历的不同,其诗风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本文试通过他们的代表作来赏析各自"冲淡"美,并做出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宫廷应制诗千篇一律、绮艳柔靡、雕琢藻饰诗风弥漫初唐诗坛之时 ,王绩以其描绘山水田园隐居生活 ,直抒个人性情的诗篇独树一帜 ,卓然独立。其上承陶渊明、阮籍 ,下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与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先河 ,且为五言律诗的形成、成熟与完善 ,更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人的骑驴有许多故事传说,诗与画中也有众多诗人骑驴形象的刻画,这中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终生未仕的孟浩然被视作骑驴诗人的典范,代表着追求隐逸的清高心志,但这中间实存在误读。曾骑驴干谒一心用世的杜甫,则在后人对其与孟浩然的对比解读中遭到贬抑。元代诗画中杜甫骑驴的形象却与之不同,虽然与杜甫的自述不十分吻合,但把握住了杜甫富于诗才诗情又忧时悯世的"诗圣"的本质,对以"浩然踏雪"和"杜甫朝天"对立的传统观念予以有力反驳,充分反映出元人对杜甫其人其诗的深沉热爱与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为探悉韦应物诗中所蕴涵的盛唐情结,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其诗歌中兼具的浪漫诗风、现实传统以及内敛、婉曲的表现方式的综合研究,认为经过从逃避到超越的人生涅磐,韦应物其人、其诗都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盛唐”时期的卓越诗人,也是对后代山水、田园诗有广泛影响的巨匠。评价孟浩然诗的风格特色,对于提高我们科学地继承文学遗产的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唐以来,对孟浩然的诗评很多,但大都限于就诗论诗,没有历史地评其得失。特别是自从苏轼说了一句:“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以后,人们便穿凿附会,谤言(讠华)起。 苏轼所谓的“才”,是否象许学夷所说的:“宋人五七言诗,出于退之、乐天者为多,其构设奇巧,快心露骨,实为大变,而高才之土每多好之者,盖以其纵恣变幻,机趣灵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徽宗朝在朝与在野文学两大文学阵营的对比、韩驹其人和江西诗派其他诗人的对比、韩驹本人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对比以及不同文论家对韩驹诗风评价的对比等角度,循时代背景、人生态度到诗歌风格的论述次序,透过韩驹的官样文章来考察江西诗派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