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宗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复杂和重大的理论问题。从19世纪宗教学建立以来,提示宗教起源之谜就一直是众多宗教学家和哲学家为之努力的目标。段智德先生新近出版的《宗教概论》,在总结这些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宗教的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做出说明”,从“现实的历史的人的生存需要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出发,在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上提示宗教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及更为基础的“动因的动因”,为走出宗教起源的迷宫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宗教现象学”一词在学界的使用相当混乱,这种状况跟作为区域现象学的宗教〖HTH〗现象学〖HTSS〗与作为区域宗教学的〖HTH〗宗教〖HTSS〗现象学这两种背景的交织分不开,胡塞尔现象学与范德流宗教现象学之关联即反映出这种情形。宗教现象学属于家族类似概念,在其名下,有几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被交叠分享着,但反化约主义、捍卫宗教现象的自主性、尊重宗教现象则是不容否认的方法论“底线”,违背之,纵然其研究是所谓的“本质研究”、“意义理解”,亦不应被归属于宗教现象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元通和是中华文化和宗教文化所特有的模式。在宗教学基础理论上打破前苏联宗教鸦片基石论模式,吸收并超越西方宗教学模式,把唯物史观和儒家人本主义的仁和之道结合起来,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学理论。充分运用中华文明的资源,结合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创立中国自己的当代宗教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诸多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冲突越来越深受宗教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已在国内外理论界渐成共识。然而,如何阐明宗教因素的此种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这在目前尚是一个有待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通过考察时下有代表性的两种关于"冲突原因"的理论解释倾向——"综合因素论"和"文明冲突论",本文借鉴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晚近成果,并联系实际情况和诸多例证,着重阐释了宗教因素及其影响的三个主要特性,即弥漫性、渗透性和深层性,以期从方法论上为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一条富有潜力的研讨思路、特别是一些值得深思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宗教研究的新视角——评《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王志成宗教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历史仅百余年。虽然在这百余年中出现了大量研究宗教现象的专著和优秀论文,但就总体研究而言,宗教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也没有建构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理论框架,仍处...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年学界对世界宗教与利他主义的研究,可以尝试批判地反思宗教研究,尤其是比较宗教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宗教研究不必为求恪守一种以描述与比较为主导的研究,而自困于追寻一些对所有宗教传统来说是中立而普适的概念,这既非必需也不可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对宗教研究采取一种更宽广的理解,把批判、建构与对话的进路也包括进来,则可以对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对利他主义的研究,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对宗教研究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宗教研究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探索一些看似不太中立或普适的概念对宗教研究的用处,长远而言更有助于对利他主义的跨宗教、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宗教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性地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目前当代中国宗教工作研究在基本概念阐释、宏观历史考察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应时性到学术性的发展趋势,地方文史档案挖掘、跨学科研究模式受到空前重视,但宗教工作诸概念辨析、宗教工作反思、地方宗教工作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宗教学对数字人文领域特异性解读将问题导向及数据驱动范式研究纳入中国数字人文宗教三个标志性研究分支的体系,并引入“线上-线下二元结构中数据驱动下行动者中心范式”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研究的适切思维,最后以互联网佛教舆情研究为例阐述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研究需建立系统工程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希望打破中国宗教学传统思维对数字人文宗教研究分支的束缚,为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发展铺垫基础性思维和研究范式,并以互联网宗教舆情为例阐释建构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工程性建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宗教学界存在的对宗教学概念的理解太过泛化的倾向模糊了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人文科学,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特殊的学科性质。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范功能,以明确宗教学学科性质,树立宗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体验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宗教体验及其作用的讨论,是哲学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作者 结合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理论等宗教思想史的材料,对宗教体验的性质和对象、宗教体验与身心 修炼、宗教体验的认识论意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相似文献   

12.
如何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不但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国内外宗教学界的前沿课题。本文基于考察国内外的四种新近理论倾向,即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提出了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以期探索一条更契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的理论与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宗教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宗教本质的困惑,采用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相融合的方法,以涂尔干最重要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切入点,结合其他著作中对宗教问题的阐述,就涂尔干宗教本质观、方法论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其思想的深刻和矛盾之处。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提出西方传统思想在涂尔干时期正经历不断变向基础上的根本转向,这种转向对中西方思想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历史事件,颛顼、帝尧持续进行的“绝地天通”努力树立了中国宗教体系之最大敬仰对象--天,其根本属性是无人格性、不言。这一早期宗教革命推动了人的发现与精神的人本化、理性化;绝地天通也构成中国宗教治理之基本方法,型塑了独特的中国宗教生态。西方宗教发展史上也有过不自觉的绝地天通努力。故绝地天通有理由成为宗教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析概念,可据以重建世界宗教的历史叙事和分类体系,反思、批判韦伯等西方学者所构建的西方宗教、尤其是清教理性化程度最高之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先生一直被学界认为是非常具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对宗教本身有其自身的理解,唐先生对"宗教"的思考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本文在概述前人对唐先生宗教思想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之上,从宗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唐先生的宗教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唐先生的宗教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唐先生的宗教思想以良知为判教的标准,其立足点是为人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7.
在宗教学研究中,“原始宗教”这一概念一直比较含糊,人们习惯于不加辨别地将原始宗教等同于“史前宗教”、“萨满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和“无文字民族的宗教”等概念。这是很值得认真加以辨析的。 在不少宗教学论著中,往往没有将“原始宗教”、“自发宗教”和“自然宗教”三个概念区别开来。例如,认为原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宗教,宗教学上通常称之为原始宗教、自发宗教或自然宗教。”“自发宗教,也叫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  相似文献   

18.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对“超越”的一般界定, 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各自的超越方式进行了说明。佛教徒的超脱或者“超越”是一种对经验存在的超越, 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的道家之间存在着非常清楚的宗教超越与哲学超越的界线, 而儒家则是哲学的超越, 而非宗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的重要性。从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来看,此两者紧密相连,此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前瞻性与现实指导性。因为,宗教关系即是宗教理论的起点和终点。就起点来说,我们既要跳出对西方理论的完全套用,也要摒弃过分的东方学式否定,而宗教信仰方式中的关系及关系主义则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宗教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视角和方法论基础。而就其终点而言,在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法治化的宗教工作与社会治理来协调五类宗教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现象之所以能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地存在着 ,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面研究和阐明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 ,是宗教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多层面的。其主要方面有宗教的政治作用、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宗教的文化传播作用和宗教的社会交往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