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代哲学从各个方面呈露出来的自我消解,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质上看,这种"自我消解"恰恰是它向人的自我的复归,也是哲学向自身的复归;哲学在当代所面临的危机,其实是"物化的时代"所引发的信仰总危机,当代哲学正是在迎接这种严峻的挑战中,才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启了通向自我生成、内在超越的追寻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克尔凯郭尔"自我"这一哲学概念为基础,来阐释<"兔子",跑吧>中"兔子"的逃跑--回归--逃跑--回归这一心路历程,从而指出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自我追求者,必须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社会的复杂统一体.从这种意义上,一直在苦苦追寻自我的"兔子"最后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3.
神秘主义作为理性主义的对立面在新时期文坛得以复归,它在新时期诸多小说作品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寻.这股神秘主义潮流是现代生活日益复杂、传统精神复归等多重因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以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为线索 ,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在作品中 ,现代人所受的压制与束缚及人的根本上的不自由 ,被浓缩于“网”的象征中 ;现代人的精神委琐与反抗的无力 ,来自于求而不得的意义的缺失 ;现代人前途与命运的悲观既体现于心理层面 ,也体现于历史层面。四部曲主人公哈里的人生历程的展示 ,让人看到作者厄普代克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卡夫卡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着力塑造了许多现代人形象,试图探究现代人直面荒诞困境时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即觉醒者、追寻者和反抗者、昏睡者,他们的精神立场相近而又相异,并具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卡夫卡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着力塑造了许多现代人形象,试图探究现代人直面荒诞困境时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即觉醒者、追寻者和反抗者、昏睡者,他们的精神立场相近而又相异,并具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宗教思想贯穿约翰·厄普代克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但他本人和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分析厄普代克各阶段的作品,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样的层次:巴特的唯信论--信仰和自我存在的关系--传统宗教的衰落,怀疑上帝的自我中心论--宗教世俗化--精神荒原中的美国人对信仰的探索与反思,逐步走上精神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8.
宗教思想贯穿约翰·厄普代克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但他本人和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分析厄普代克各阶段的作品,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样的层次:巴特的唯信论——信仰和自我存在的关系——传统宗教的衰落,怀疑上帝的自我中心论——宗教世俗化——精神荒原中的美国人对信仰的探索与反思,逐步走上精神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9.
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是美国传统和主流文化的文本化写照。从兔子形象的构建以求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到对黑人权力运动的改写来维护白人社会的主导,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写来捍卫男性社会的主流意识,厄普代克在"兔子"系列小说中,利用"兔子"的人生经历巧妙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变化。作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形象,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形象勾勒出整个战后美国的历史流变。从阿波罗登月计划、越南战争到石油危机、经济衰败,厄普代克在四部曲中处处彰显美国意识,试图展现正在逝去的美国主流身份。  相似文献   

10.
厄普代克自己曾经说过,《兔子,跑吧》整部作品是一个"Z"字形的结构,展现了兔子逃跑—归来—逃跑的过程。兔子这种反复逃跑归来的过程是各种强烈心理作用下的选择。荣格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倾、外倾、抽象、移情、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我们解读兔子这一反复的过程提供了一条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西藏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之间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趋于简化,信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现代化是藏传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道德立足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但自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对传统宗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信仰在理性知识膨胀的挤压下不断萎缩,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被消解,代之以理性。然而,理性并不能填补现代社会的信仰真空,这导致现代社会不仅面临严重的"存在"危机,而且面临着空前的精神危机。为此,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超越现代和激进后现代的眼光,从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入手,重立信仰价值,表现出宗教反弹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回归。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认为,"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持续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更是无法建立某种关联,宗教信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只能是对立的、排斥的关系。但是,通过对四川硗碛藏族乡在"集体化以前"、"集体化期间"、"集体化以后"三个时间段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传统所想象的那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理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天人合一"藏传佛教生存理念整合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5.
看待科学与信仰的方式可以有五种。第一,作为问题的科学与信仰。科学与信仰原本是为着解决同题的,如今它们本身却成了问题,它们的问题不在它们本身,而在于人本身。第二,作为生活之条件与基础的科学与信仰。我们特殊的存在状态与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信仰的必然性;人类的精神性力量又使科学与信仰成为可能。第三,作为社会存在的科学与信仰。是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运动使信仰没有了存在的地盘;科学本身的宿命又推进了这一进程。科学与信仰原本属于不同的领域,一当把它们置于同一个语境下的时候,便发生了悖论。第四,作为中国问题的科学与信仰。就信仰的类型看,有宗教信仰和杜会信仰;就具体文化传统说,汉语文化没有宗教信仰,但并非没有意义支撑。第五,走向生活世界的人文生态学也许是救治信仰危机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16.
辛世俊 《南都学坛》2002,22(2):93-9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研究现阶段我国宗教问题及其规律提供了思维的坐标。超越历史阶段的“左”的错误使我们不能客观地分析宗教的根源 ,不能全面地界定宗教的本质 ,不能正确地评价宗教的功能和作用 ;不能科学地预见宗教的消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的主要问题是 :宗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和发展问题 ;如何认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如何对待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问题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的基本规律是 :宗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规律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影响宗教发展的规律 ,依法加强对宗教的管理、保证宗教健康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宗教、科学、文化思考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笔者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 ,认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 ,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 ,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基石。本文的思路起于笔者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教授的一次谈话 ,并在 1999年佛教协会内参《研究动态》披露过  相似文献   

18.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信仰自由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个人思想信仰绝对自由,二是表现在实践层面上的宗教活动相对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正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很多学者比较关注从物质文化层面切入文学的研究,它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宗教信仰和哲学倾向,本文试图从文本及文本潜结构理论入手,对苗族古歌潜文本的历史文化、哲学层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