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凡名人都有他们的座右铭。叶圣陶的座右铭是"未厌"。他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书斋名。梁启超的座右铭是"饮冰"。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饮冰室",他从1 899年开始用饮冰室这个名称。当时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下),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英杰博士著,线装书局2009年1月版,385元.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英杰博士后著,线装书局2008年版.该书是一部关于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墓前纪念亭题名“未厌”,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斋名。  相似文献   

4.
续说晋侯邦父与杨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64为晋穆侯墓,器铭"晋侯邦父"即穆侯费王,他与宋代著录器铭中的王臣叔邦父身分有别,不是一人.与M64同组的夫人墓M62是<左传>、<史记>中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铭是另一夫人杨姞之墓.从宝鸡杨家村发现的宣王四十二年佐鼎知道,姬姓杨国之封已到穆侯临终,故杨姞的婚嫁在穆侯在位的后半,她生存到齐姜所生晋文侯在位的时期,这和M63的14C测定年代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永远“未厌” 叶圣陶墓前纪念亭题名“未厌”,用的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叶圣陶先生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还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斋名。  相似文献   

6.
我的座右铭     
"求真、求缺、放下、自然"。求真必求缺,放下方自然,做一个实实在在、自自然然的人。这是我离休后总结归纳出来的八字座右铭。它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身之法。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特别是离休后,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使自己的心态和身态适应这种新情况?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体会到,用这八个字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比较适合我个人的实际,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庄子>内七篇中,<养生主>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前人对其意旨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用玄学思想将之诠释为"养性"的,有援佛教义理将之诠释为"守空"的,还有借理学观念将其诠释为"顺理"的.这些似<庄>而非<庄>的解读,在使庄子养生论之真实涵义变得淆乱不清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思想整合的现实风貌.  相似文献   

8.
宗法思想是朱熹<家礼>与田愚<艮斋礼说>的核心,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宗法思想的核心.朱熹<家礼>中的礼仪形式,也正是为贯彻和执行宗法制度服务的.每一个家庭和家族都应该按<家礼>的标准来执行,做到长幼有序,贵贱有等,各守名分,进而统驭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使其全部纳入"天理"的轨道.田愚同朱子一样,不仅注重宗法制度,而且还有所发挥,"发前未发为多",即是在<家礼>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老学史上,<老子想尔注>借助对道家经典<老子>的宗教化注释,提出了一系列道教教理教义方面的初步原则.特别是注文围绕"道诫"所作的宗教化注释,在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注文一再强调道诫的重要性、规定道教徒要信道守诫,论证为善以及为善必须至诚等方面.但是注文一再强调的"道诫"--"想尔九诫"诫文,出自<道德经>而非<想尔注>,而<太上老君经律>中的二十七诫诫文可能出自<想尔注>,二者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0.
<作册艺鬲>铭文之书法特点可证为西周晚期,时代约当厉、宣时期.作册职官于西周晚期非但未曾"消失",而且权力尚重.此铭反映出西周晚期礼崩乐坏的某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一个症结。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采用对建立证人出庭保障制度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现实的需求。本文认为,证人出庭保障制度应从证人的的权利、义务两方面着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4.
“记忆之书”既指新近“发现”的诗人吴兴华将可能搅乱读者关于文学历史的记忆,更是对吴兴华的诗歌写作本身所呈现的“记忆”形态的指称。吴兴华诗歌对于时间和记忆特别敏感,记忆主题得到了反复呈现;这使得他的写作最终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内核勾连起来,记忆成为一门艺术,拥有强大的诗学力量。但记忆的法则又决定了记忆本身既是窘迫现实之慰藉,也是精神恐惧之来源,在传统和记忆被残酷压制的现代社会,诗人吴兴华的精神世界最终被“恐惧”所占据,他那“纤弱的”诗风,以及他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放弃诗歌写作,均导源于此。而这样的诗人将以何种姿势进入新诗史与文学史序列,也就成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诸教杂糅,佛教色彩最为明显,这只是表面。道家思想才是许地山作品的内核,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昭示着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明的冲突中,沈从文的创作内涵不断扩大,反映了他走出湘西、想象追忆湘西及至重返湘西的全部社会生活资源,记录了当时下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痕迹,从而拓展了现代乡土文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在孔子及其后学七十子所畅论的心性话题里,产生了对日后中国文学理论及实践至关重要的情论,《性自命出》见出情论的活跃。至荀子学派,情性论随着情欲一体的话语在儒学衰落的大背景下亦有式微之势。汉初《韩诗外传》的情性论是对七十子的一次回归,在诗学与性命道学之间架起了桥梁并可能借说诗的方式推动了诗学话语里“情”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 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击 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菠,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 由彻底毁环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 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从意境创构、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对艺术意境作出独特分析,站在了美学的现代高度。他对中国艺术意境的追求与其个人的艺术美观念有着内在联系,主张"芙蓉出水"是意境创构的最高目标,是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美感类型。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涵容着宗白华的人格精神追求。把美学视界主要落在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上,是宗白华内心个体生命感受的现实展现,是他生命本真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