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南沅江话中语缀“几”和“子”的词汇意义虚化,能产性强,大多构成名词性词语,其构词情况不同于普通话词缀“儿”和“子”。相比而言,沅江话中的“几”和“子”的构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广西粤方言中的桂平市城区、南宁市区、玉林市区等方言点“完成体”的表达形式大体上相同,一般都用“VP·标记成分+(O/C)”,所异者为其中的标记成分,其中桂平话多以“北”或“开”为标记,南宁话多以“哂”为标记,玉林话则多以“开”或“了”为标记。相比较而言,桂平话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共时角度出发 ,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描写石门话中“把”、“给”、“让”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突出其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对凉山州“团结话”中的一个小类——量词进行深入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团结话”中常用的量词并进行统计 和比较,分析其与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观察彝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在“团结话”量词中的体现,最 后分析“团结话”作为中介语,在量词中体现的泛化与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咱就是说”是个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网络话语标记,具有建议、猜测推理、凸显情感态度、抢占话轮等语用功能,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广泛。文章以互动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话语标记的界定、位置分布、语用功能、形成动因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主要分布在话轮开端,其次是话轮中间;在序列位置上,主要分布在引发和应答序列。话语标记“咱就是说”来源于网络达人的创新,具有网络语的特点,“咱”和“就是说”的主观化是其成为互动话语标记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宁夏兰银官话区回民话[r]韵母及儿化韵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并对其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儿”类字(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在宁夏北部回民话调查点中多读[r]韵,个别调查点已失去卷舌特征读[a]或[]。有[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后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在“儿”后缀构词能力较强的回民话中有系统的儿化韵;在只有少量“儿”缀词的回民话中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儿化韵。但各地回民话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的读音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类似儿化的卷舌音节,即使在[r]韵母及儿化韵已消失的回民话调查点中也是如此。从历史音变来看,明中叶以来的460年间,宁夏北部“儿”后缀和儿化韵渐至消亡,其消亡速度,回民话要滞后于汉民话;其消亡过程,回民话内部也将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批居住在以今广东嘉应州为中心的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徙至今陕西商洛境内。他们居住的地方仍以“广东”命名,以示不忘其祖。商洛本地人称他们及其后裔为“广东人”,称他们说的方言为“广东话”。考察历史文献资料,对照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商洛境内的“广东话”其实是客家话与商洛本地话进一步融合形成的客家话的变体。  相似文献   

8.
海丰福佬话里的“仔”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地闽南方言里都有一个表示细小义的名同后缀“仔”,其含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名词后缀“儿”和“子”。“仔”尾在闽南话里使用频率很高且有极其丰富的表义功能和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本文着重探讨粤东闽语海丰福佬话“仔”尾的运用情况,从“仔”的读音,“仔”尾词的结构及其语义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对开江话中“倒”和“起”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 ,分析了“倒”和“起”分别作为助词和作为补语时的同和异。  相似文献   

10.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其话语改造及文本出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方言话语的原生态直接出场,独特的地域声音、别样的方言词汇和古朴的方言语法在文本中登场亮相;二是方言话语的间接性再现,有注释、加引号以及同义复现等多种出场方式;三是方言话语本身成为文本的表现对象。这些方式实现了方言话语的文本审美化再现,是现代湘籍作家在方言写作形式上的开拓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辽西方言是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分别是辽西方言语音与其他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辽西个别方言点的语音描写研究以及基于语言教学的辽西方言语音研究等。从方言归属、语音概貌、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不但能够对辽西方言的研究现状有整体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东北方言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方言属性思辨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方言只是文学语言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不大引人注目,致使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和文学方言这几个概念在文学方言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讨论中混淆不清。笔者尝试从分析、研究对方言概念的几种误解入手,在文学方言和译方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下,汉语方言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方言岛成为了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方言岛研究都力图体现了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思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回顾全国汉语方言岛研究简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引人注目,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地区方言材料出发著文探讨。论题搜集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字229个,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讨论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以期提供更多的闽语文白异读的材料,便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保唐片方言被《中国语言地图集》归于冀鲁官话,但它古清入字今散归四声的特点其实与北京(东北)官话一致,而与冀鲁官话的石济片和沧惠片扞格不入。从现状看,保唐片方言与北京官话在许多语音特征上相同或相似;从历史看,它们都是燕云十六州割让于辽后在古幽燕方言基础上疏离中原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将保唐片方言归于北京官话,并将北京官话分为北京片、东北片、保唐片三大片。  相似文献   

19.
在方言中影响可懂度的主要因素是方言词汇。语义丰富,结构复杂的吉林方言词汇,记录着吉林地域文化的种种事实,是吉林地域文化最具内涵的文本。既要保护地方方言,又要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能够顺利进行,做到两者兼顾,就要找出方言的特点,比较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所在。本文从现代汉语角度分析吉林方言词汇的结构特点,并且探究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境内藏语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三大方言,安多方言与其他两大方言比较,显著的区别是在音韵方面。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一些古语词,在卫藏和康方言中基本消失,桓尚保留在安多方言的语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