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转轨前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女性就业结构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对转轨期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女性就业变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转轨期这一地区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及两性不平等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城镇工资的性别差距的演变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特别是2002--2007年期间工资的性别差距显著扩大,其中不可解释部分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显示了性别歧视的严重化问题。年纪轻、学历低、职业差、行业差的女性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更为严重的歧视,导致了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欧洲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劳动力市场是社会参与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女性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描述和比较了欧洲几个主要经济国家中这一社会经济层面的状况,并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影响妇女就业比率和形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三方面包括:国家对妇女经济生活的影响;妇女就业形式及其社会意义;在职业性别分层中组织与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愈晓  吴晓刚 《社会》2008,28(6):128-152
本文利用中国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详细的职业类别,探索了改革以来我国非农职业性别隔离的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表明这种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所造成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在90年代,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却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导致这种非线性变化趋势的原因在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职业性别隔离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类型、不同教育程度或户口性质的就业人员,其职业性别间隔离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玉田县的实证分析,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家庭决策权及家庭福利分配方面的性别变化,认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类型和企业的规模对妇女参与企业管理和程度有较大影响,而妇女是否参与工业劳动、是否参与管理与妇女参与家庭决策及福利的获得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萍 《社会工作》2009,(4):34-35
在老龄化进程中,老年妇女问题在老年问题中慢慢凸显,她们承受着性别与年龄的双重歧视,生活质量普遍比男性老人低。笔者拟从社会工作和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老年女性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老年女性树立新的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既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又是推进工业化的条件。新型工业化道路蕴藏着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带动工业化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发展优先"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安排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国妇女就业结构出现了一种非稳态趋势,这种非稳态是由固定期限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和租赁工作等涉及妇女就业的非固定类型所引起的,而这种趋势是韩国公司为了对经济环境中的内部和外部变化作出迅捷的反应而采用的劳动力灵活性策略所造成的,包括韩国在内的新兴先进国家正在经历着不同避免的历史性转变,在此转变中就业结构已经变为权宜类型的就业。然而,每个国家的劳动力利用故略主要依赖于该国诸如价值观、劳动力管理结构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在内的社会特性与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
就业形式关采到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而女性的就业形式不仅反映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反映着女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日益关注女性的就业,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收女性从事各种职业,女性成为不容忽视的“产业后备军”,多渠道等形式地补充到各行各业中去。本文就此对中西妇女就业形式作一大概的比较。从西方国家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四方妇女的就业形式由半就业、计时工作、居家就业等非全日制的方式构成。半就业形式在西欧有相当长的历史。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无限劳动力供给则是其主要原因。在一个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框架下,我们的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反应,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也不敏感。这意味着,当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由经济增长所带动的物价上涨时,工资的提高不够显著,从而由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转化为利润而非工资。基于此,要彻底扭转中国收入分配恶化趋势,根本途径仍然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尽快被吸收。  相似文献   

11.
蒋永萍 《浙江学刊》2007,(2):207-211
本文认为,市场条件下就业性别歧视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既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紧密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相关经济政策对这种分工模式有意无意的强化与认可。通过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反思与评析,本文提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在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并组织妇女就业社会干预机制中的作用,强化相关政策的关联与协同性,重建并完善促进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工资: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因素(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回归分析,试图检验在市场转型下的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年限、本企业工龄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性别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工种对工资有显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工资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缺工情况同样如此。社会资本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由此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是处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端,是高度市场化的,缺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或晋升机制,也少受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变化影响,没有地区性差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性的低工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回归分析,试图检验在市场转型下的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年限、本企业工龄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性别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工种对工资有显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工资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缺工情况同样如此。社会资本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由此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是处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端,是高度市场化的,缺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或晋升机制,也少受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变化影响,没有地区性差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性的低工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经济危机严重、大批劳 动者失业、劳资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战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为了实现西分就业和经济振兴的发展目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干预和宏观调节。 西方各国采用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从消极救济转为积极促进就业,将失业保险费用用于促进就业。相对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言,“积极”意味着为劳动者创造条件,促进其就业;而“消极”主要是在周期性变化中,用救济等办法暂时在经济萧条时期将失业者“…  相似文献   

15.
在老龄化进程中,老年妇女问题在老年问题中慢慢凸显,她们承受着性别与年龄的双重歧视,生活质量普遍比男性老人低。笔者拟从社会工作和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老年女性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老年女性树立新的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6.
贺光烨 《社会》2018,38(2):213-241
高等教育的扩张大大缩小了两性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年轻一代的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男性。研究高等教育横向分层维度对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尤为必要。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本研究从大学专业隔离的角度入手,分析大学毕业生初职获得的性别差异。分析发现,首都高校存在明显的专业性别隔离:女生更多地集中在文学、历史、艺术等专业,而男生更多地集中在理工科类专业。大学专业对毕业后个体能否进入男性主导职业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男性,女性进入男性主导职业的概率更低,在控制了专业后,这一差异显著降低。非线性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若男女在专业分布上没有差异,不同性别群体进入男性主导职业的概率差异会减少40%~50%。该发现对理解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后在妇女就业知识上存在着三种主流话语。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革命话语”来叙述,实现了对妇女参加公共领域劳动的动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妇女就业知识是以“素质话语”被叙述的,其在力图将妇女推回家庭领域的过程中压低了女性劳动力的价格;三是市场化时代,妇女就业知识以“男性强势话语”被表述,显示了市场经济与父权制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有关妇女就业知识的女性主体性也在形成,它显示出女性自主意识及其对人权话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无限劳动力供给则是其主要原因。在一个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框架下,我们的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反应,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也不敏感。这意味着,当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由经济增长所带动的物价上涨时,工资的提高不够显著,从而由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转化为利润而非工资。基于此,要彻底扭转中国收入分配恶化趋势,根本途径仍然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尽快被吸收。  相似文献   

19.
自 198 5年以来 ,摩洛哥城市地区的失业率持续上升 ,制造业部门员工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因此 ,为了制定出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工资的劳动经济政策 ,我们必须了解摩洛哥劳动力市场不景气的缘由。毋庸置疑 ,工业制品的需求下降是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 ,这种现象也能够对摩洛哥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作出合理的解释。在摩洛哥国内 ,尽管制造业部门的雇员人数近年来略有增加 ,但这种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 ,摩洛哥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表明 ,近年来摩洛哥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直线…  相似文献   

20.
杨一纯  於嘉  谢宇 《社会》2023,(5):167-203
女性初次生育后就业状态的转变是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机制。以往研究大多将就业视为静态单一性事件,缺乏基于生命历程的长期动态视角。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生命史数据,采用序列分析技术,刻画出中国出生于1940—1978年的非农职业女性在初育前后共计21年的六类典型就业轨迹,女性的就业时期涵盖了建国初期、市场转型初期和转型成熟期三个重要的劳动力市场转型节点。结合社会变迁,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女性就业轨迹的世代转变和影响女性就业因素的变迁。结果显示,随着世代变迁,中国女性就业轨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显增加,人力资本、制度庇护与照料责任的保护作用则显著削弱。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学界对市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