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现代化,其主要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现代化也是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征为坚持"传统—现代"的二分法原则、强调社会发展变化是单一的进化过程、西方原生型观点、强调现代性、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亲西方偏见。但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缺陷,诸如对"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过于简单、对现代化过程与道路的理解过于简单、质疑和否定现代性、受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现代化理论所具备的特征揭示现代化理论所具有的缺陷,以期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刘少杰在后工业社会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者对以结构论为中心、以理性化为实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批判;反后现代主义者站在维护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重建西方现代化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未现代化民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如何,直接由主体所具备的现代性及行为模式来决定,这一与现代化过程相适应并推动现代生活变迁的综合品性简言之即是“现代性”。本文通过“现代性”价值特征测量表(十二对变项)来集中反映“三资”企业青年的现代性水平及特征。一、现代性的总体特征为了具体测量“三资”企业青年的现代性发展水平,我们设计了12对变项,每对变项存在树立两极。根据我们的理论假设,一般左项标志传统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而右项标志现代人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两极间分为五个尺度,共计5分,得分愈高,说明现代性特征愈显著。(第8项…  相似文献   

4.
王彩红 《现代交际》2011,(8):113-114
本文浅析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并根据我国国情,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中国化过程即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贯彻的指导理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完成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大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柯锦华//中国社会科学,92.06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权力机制转型与伦理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分析/张佩国//探索与争鸣,92.06 杜尔凯姆、马克思与荀子对同质个体社会的研究及其启示/肖功秦//天津社会科学,92.06 试论人的现代性的整合/扈海丽//江苏社会科学,92.06 传统,现代化与人的生存/王平//学术月刊,92.09  相似文献   

6.
刘安 《社会学》2005,(2):11-16
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其实是对现代性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韦伯五位经典社会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及他们思想与理论的一次考察与梳理,以期廓清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经典社会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决定了其理论发展的方向及其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程劲松 《现代交际》2012,(12):74+73
信任危机在中国的出现与现代性的到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抛弃道德沦丧观的信任危机解释,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出发,借用其对信任研究的独特理论视角,对中国信任危机的出现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飞  邬镇斌 《现代交际》2023,(4):29-37+122
《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辩证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认为其在促进生产方式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造成社会二元对立和全球发展同质化,这一悖论根源于资本逻辑与异化劳动。它从价值取向、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基本内容和实践主体等维度指明了走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原则,从而展现出辩证的批判色彩、务实的实践品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鲜明的人民立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每个人也不得不承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的现代性带来后果。英国结构化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代表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的研究笔调,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对现代性作出了一种制度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