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关系演化中的理想模式,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度革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妥善处理城乡居民两大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存问题归纳总结,对其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依据基本内核、发展主轴、运行保障和外在依托四大层面构建设计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框架;并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革除二元结构体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高效释放土地红利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等相应的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及其软化与消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结构刚性的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呈现“凝固化”特点,农业劳动力就业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转换,以及城乡差距难以缩减等方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缓慢,就业转换滞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因此必须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两产业三部门”的双重演进模型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双重互动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还表明,扩展城市(镇)非农部门、发挥其集聚效应是实现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双重演进的前提条件。但在我国目前城乡二元体制下,劳动力的产业转移与区域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性,工业化与城市化可能难以同时两全。为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应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统筹城乡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就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统筹城乡就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其中,建立以市场导向就业为基础平台、以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因素、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为关键手段和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就业为目标是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模式分析——基于福利效应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二元医疗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渐现.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践探索.而从参保人福利的角度,受收入、医保待遇差异的影响,农村居民有效医疗需求不足、医疗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来缩小城乡待遇差距,减轻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收入约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目前正在试点的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模式可以分为“全统一”模式、“二元分层基金统一”模式、“二元分层基金分设”模式三种,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统筹模式,才能更好发挥其效用.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政府从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入手,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恢复与重建城乡就业一体化机制。然而,由于各个阶段出台的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几乎都是由当时的经济社会危机"逼"出来的,目标既不明确,推进也不平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就业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制约了养老保险覆盖面及保险关系的转移,限制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因此,消除制度差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为相关的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市形态是对城市化进程的规范化界定,它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文明形态,有着具体的建设内容,其中,城乡统筹是其基本要求,这是由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的。在新型城市形态视阈下,城乡统筹呈现出经济统筹、空间统筹、主体统筹等形态特征,而发展整体的现代经济、协调城乡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促成新型城市建设主体就成为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由此,城乡统筹中的诸多问题也将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构筑的城乡分割体制,是造成我国当前“三农”矛盾全面凸现的深远根源, 只有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彻底转变发展观,不断弱化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依靠有效推进 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并提供不可缺少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加速人口城镇化以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在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中予以破除。而城镇化的滞后将给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带来诸多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等方面。通过城镇化滞后后果的分析,阐明通过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以便加快人口城镇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就业状况正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得到改善。在农村,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各地加快了和谐就业的步伐。然而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户籍制度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就业的总量矛盾。因此,用经济手段扩大城乡就业容量是根本途径。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构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不足,实现城乡和谐就业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乡等值化是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不同类,但等值”。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优化产业结构、村庄革新、强化生态保护等,将农民留在土地上。而城乡公平概念则是基于城乡之间存在发展上、政策上以及财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不公平而提出的。实现城乡公平发展要统一城乡规划布局,统一城乡户籍管理,消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保证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在收入、支出及管理方面,城乡有着明显不同的制度安排。二元财政作为二元经济体制的构成部分,是在建国后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民生财政时期3个阶段。通过测度二元财政强度,发现前2个阶段二元财政好转和恶化交替出现,第3个阶段二元财政改善是主要趋势。现阶段二元财政具有新特征。二元财政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合理财政分权、协调地区差异、加大支农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元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近二十八年的改革开放,农村人口虽然可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表明户籍制度的影响正在削弱,但是通过对职业流动、就业的制度路径和就业非正规化的研究表明,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就业制度仍然在阻碍着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着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这不仅对农村流动人口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对促进陕西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陕西资源富集区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需要通过结构转化、城市化、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这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多重转化机制,加强对农村的非农化改造,建立和健全城乡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在二元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化进程,最终逐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经济,推进陕西资源富集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现代性的复杂变迁,户口价值在城乡之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城乡户口价值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呈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建制镇、农村依次递减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户口价值不断上升。最终,在农村户口封闭化、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乡城流动合法化的社会体验之下,农民工构建了农村户口比中小城镇户口更值钱的理性认知。由此,新型城镇化应尊重农民工的生存理性诉求,以常住人口城镇化为中心目标,适当弱化户籍城镇化率的重要性,建立城乡之间可进可退的户口迁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