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比较方法对三则同母题少数民族神话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可以获得神话的某种文化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红旗歌谣》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的主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主旋律。由此,我们通过文学追究到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并反思在面临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今天文学应当发出怎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蒙古贵族得天下主要靠的是军事征服、民族战争,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人们来说,他们是征服者。但在他们得天下之后,要完成“治天下”的任务,却不能只靠屠杀与镇压,还要着重解决经济问题和思想文化统治的问题。他们必须适应先进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政治经济制度。落后的征服者最终被先进的经济文化所征服,否则就难以维持自己的暴力统治。  相似文献   

4.
5.
战胜自己     
《社区》2002,(14):50-50
曾经有一位聪明的作家说:自己 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 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 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人生的一种成熟。大 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 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美国有一位女士,天生一副好嗓 子,但是她的嘴巴长的有点大,牙齿突  相似文献   

6.
一粒小小的乒乓球,打开了中美外交的大门;于我而言,一粒小小的乒乓球,使我深深走进了一个顽劣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了沟通我们之间情感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概念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的生产力定义进行了反思 ,认为“征服自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 ,其理念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上存在两种并立的文明扩展途径:环地中海和欧洲的征服,东亚中国的绥靖。征服以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为枢纽,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对峙关系绝对化,恃凭强力屈服对手,它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但本身并不稳定。绥靖是东亚地缘政治历史经验的积淀,与征服不同,它并没有把国家、族群、语言、信仰甚至习俗的边界看得那么绝对。它追求化解而非屈服对手,随着缓慢而渐进的绥靖展开,周边势力持续融入中心的势力范围,融汇成一超大规模的文明国家。无论是征服还是绥靖留下的遗产,在今天的世界皆值得再认识、再检讨。  相似文献   

9.
语法和韵律的关系表现之一是韵律对语法的征服,比如"而立"从构词法无法解释,又如"从中"、"按说",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必须是悬挂的。韵律对语法的征服可以使非法变成合法,韵律也可以使合法变成非法,比如"V+N",一般是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宾语,但是"读报"(√),"阅读报纸"(√),"阅读报"(×)。某种程度上,书面语实际上就是韵律控制下的组词造句法。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征服中亚是中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通过对阿拉伯征服中亚的过程的论述 ,结合其征服中亚的特点 ,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期。作者认为 ,阿拉伯征服中亚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6 73— 70 5年 )、高峰阶段 (70 5— 715年 )和巩固恢复阶段 (715— 75 1年 )。  相似文献   

11.
捉蜻蜓     
洪水在世界上称王称霸。“谁敢和我比试?”洪水傲慢地说。洪水得意地在地上冲走了许多树木,房子,稻田,有时还有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散文,衣披万代,影响深远。本文从天道观、人性论、政治观、文艺观、文章体制、语言风格、论证方法、文学性等八个方面,对其中影响最大的《论》、《墨》、《孟》、《庄》、《荀》、《韩》六书,作了简明扼要而又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比较,以期准确把握以上各书的特点及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征服与殖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拉美现代社会结构是征服战争的产物.征服者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与被征服者印地安人构成基本的社会结构;征服者对被征服者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和权力.拉美征服型社会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即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这种结构历经19世纪拉美独立战争和20世纪的工业化、现代化转型时期直至今日,其根本特点和结构未变,不同点在于混血人种作为中间阶层已占根本优势;这种社会结构阻碍着拉美经济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蛮人占领罗马帝国,从而揭开了欧洲封建时代的序幕,“征服”在其中起了巨大作用。我国古代的周灭殷商,实际是一次弱对强的征服;周初,新生的周政权对内对外安全都面临巨大威胁;为巩固统治,周初统治者实行了大分封……,最终封建主义在西周形成。这是“征服产生封建主义”在中国历史中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的欲望增长了,有了征服和占有的意识,更滋生了荣耀。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人类大肆捕获代表自然神力的猎物.人类的这种行为注定要遭受失败,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作家如麦尔维尔.福克纳和海明威等为此感到困惑,并希望人类的活动范围能限制在上帝安排的角落。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经典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鲁滨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圆梦的路上克服了来自传统、自身、自然以及同类的各种困难,最后在孤岛上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论文主要分析鲁滨逊是怎样一步步克服障碍,走向成功地。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荀悦受命以《左传》体即编年史体,重新整理纪传体《汉书》。建安三年,荀悦开始撰写《汉纪》,至建安五年完成。由于《汉纪》据《汉书》而成,乃中国第一部断代编年体史著,故历来不乏探讨两书关系的论著。《汉纪》在史体方面开创先河,但论者鲜有全面探讨《汉纪》与《史记》、《汉书》关系者。其实三书皆记西汉一代历史,而其中所记内容又多有重复,故本文拟通过比勘《史记》、《汉书》与《汉纪》,以补校今本《汉纪》,并据以订正《史记》与《汉书》之讹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的欲望增长了,有了征服和占有的意识,更滋生了荣耀。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人类大肆捕获代表自然神力的猎物。人类的这种行为注定要遭受失败,造成灾难性后果。美国作家如麦尔维尔,福克纳和海明威等为此感到困惑,并希望人类的活动范围能限制在上帝安排的角落。  相似文献   

20.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