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引用了《说文解字》解释字义。在标点《说文解字》原文条目过程中,《汉语大字典》尚有疏忽、错误,存在着不合《说文解字》体例、不合自身体例、前后矛盾、失断、误断以及对原文援引书证处理失当等问题;《汉语大字典》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一曰”例)的标点处理不够周全,尚须斟酌;对个别条目的点断仍有疑团,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金部为例,修改内容包括新增字头、修改注音、修改义项、 完善释义、订正引证几个方面。这次修订工作,纠正了《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中的一些硬伤性错误,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大字 典》。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价《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成就和不足。在充分肯定第二版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指出本次修订不够彻底,第二版仍然存在着许多缺憾,并对今后修订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汉语大字典》在“引证”(书证和例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引证与释义不符”、“引证标点疏误”、“书名、篇名、作者舛误”等九个方面,旁征博引、详加解说,逐项逐字地予以辨析指正。这种校雠勘误的工作,对《汉语大字典》这部大型工具书的修订再版,无疑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7.
概括性是辞典释义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辞典水平的重要标尺。《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义项的概括性方面仍存在种种疏失,尤其是第一卷中若干条目的问题值得讨论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字典,具有广泛的影响。出土简帛文献是任何大型语文辞书编纂都应充分利用的材料。经全面统计,《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全部简帛例证共432条,通过逐一查核,发现有162条例证存在释读问题,占简帛例证总条目的37.5%。这些释读错误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例证文字隶定误,计141条;二是例证文字释义误,计4条;三是例证文字断句误,计10条;四是例证文字脱文误,计9条。除此以外,还存在其他相关问题,一是第二版不但未对第一版简帛例证的释读错误予以改正,而且还产生了新的释读错误;二是其《主要引用书目表》未能正确反映所引简帛文献的情况;三是对简帛文献的利用很不够。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语字典——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经过川鄂两省二百多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呕心沥血精心编纂,终于全部出版了!这部《大字典》以其“规模最大、解释最新、书证最全、体例最精”,赢得了国际国内普遍赞誉.的确,《大字典》的成就、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大字典》收字之众多、义项之齐全、释义之准确、引证之丰富、体例之完备是以往任何一部汉语字书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和所有大型辞书一样,《大字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着某些缺失,也是在所难免.本文仅就笔者翻阅所见,举例性地谈谈《大字典》疏漏之处,求教于编者及同好.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川、鄂两省编写人员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出版发行。这是学术界科研的新成果,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汉语大字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辞书之林,这就不仅填补了我国急需的提高性大字典的空白,而且服务于四化建设,促进我国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汉语大字典》在编写体制和内容上,不但是汇纳万流,集古今之大成,而且是开拓创新,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字通》中有一些判明俗讹但未指出正字的俗字、讹字,故对其进行考释,以期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相关字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保留了很多俗语和口语词,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书中若干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或《汉语大字典》所失收,或义项失录,或释义欠精,或未溯源。本文选取部分词语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本论文以“二程语录”语词为考察对象,共提前《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单义词169个。  相似文献   

14.
桂馥的考证笔记<札朴>记录了大量的鲁方言材料,有的是从文献求方言本源,有的是用方言考证古词,有的是考释鲁方言词的本字.这些宝贵的鲁方言材料成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编纂的重要依据,也为鲁方言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该文是对桂馥在<札朴>中的鲁方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学术价值略作刍荛之议.  相似文献   

15.
异文研究在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以及版本校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即是说,异文对汉语史的研究意义重大.以《世说新语》和《晋书》异文词汇为例,说明《汉语大词典》在词条失收、书证滞后、例证断裂、义位遗漏等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基本情况、关于“山中旧本”的分析和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所依据的“山中旧本”似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寒山诗版本,因而大典本《寒山诗集》在寒山诗和寒山诗版本源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概括性是辞典义项释义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辞典编纂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章列举《汉语大字典》第六、七两卷在义项的概括性方面存在疏误欠当的条目20余条。提出批评和相应的修订意见。其内容涉及为具体义立项、为临时义立项、为孤例立项、误解字义立项、当合并而分项等。  相似文献   

18.
佛经文献有很重要的语料价值。文章对佛经中“玄黄”调查研究后发现《汉语大词典》对此词认识不足,有的书证未恰,有的书证少,有的意义缺失,有的意义待商。文章试对“玄黄”义进行补证、补义、商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永乐大典》在同一种辞书间单字的排列顺序问题。在同一种辞书内部,《永乐大典》所引《洪武正韵》与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的韵序、字序完全相同。《永乐大典》在引用《说文》、《集韵》、《龙龛手鉴》、《五音类聚》时,单字的排列并非是按照所引辞书的前后次序加以排列。  相似文献   

20.
大禹是中华民族国家文明始祖、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道教祖圣。大禹起码具三重文化身份:一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礼乐文化的开创者;二是神话人物;三是道教祖圣。古籍记载"禹兴西羌"。大禹所生长的"西羌"就是西蜀羌乡。西蜀羌乡至今连成一片,这片羌乡就是大禹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