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在我国,舆论监督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贯彻十五大精神,大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 ,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一种谁也无法漠视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监督力量。近几年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力度逐步加大 ,成效日益明显。但从总体上看 ,这项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应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控的两个方面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水平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意在体现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是人民进行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根本任务在于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有关舆论监督的理论,论述了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舆论监督缺失所产生的危害及其经验教训,对当下社会主义中国舆论监督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舆论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和强制的力量”,它可以形成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报纸是作为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这是马克思关于媒介在传播、形成、监督舆论方面的精辟论述。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也强调:“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让人民负起责来,才不会政息人亡。”人民监督政府、人民意见的传达,更多的时候就是通过媒介来进行的。传播舆论、引导舆论是媒介当仁不让的职责。舆论监督是建设民主、健康社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的新闻理论体系中,舆论监督一直被看作是媒…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在当前整个廉政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如何强化舆论监督,特别是怎样把舆论监督及时转化为权力监督,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却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将舆论监督转化为权力监督才能使软监督变为硬监督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表达具有普遍性的意见,对党务、政务以及其他公共事务所实行的一种监督。作为运用舆论力量促使国家政治生活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胡润 《学术探索》2001,3(4):5-9
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为此,就要抓好科学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就要加强教育、培养;就要在实践中磨炼成长;就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就要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有效防治期权腐败,必须创新人民监督机制。要健全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的阳光制度,解决人民不知道如何监督的问题;要建立人民拥有全方位参与权的保障机制,解决人民不敢监督的问题;要完善人民参与监督的利益激励机制,解决人民不愿监督的问题;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建立规范的网络监督机制,解决人民不能有效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而舆论监督,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闻工作者依据自己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任务,多方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经过收集、整理、编辑,然后在报纸上反映出来,这便形成了新闻舆论监督。它具有及时、公开、广泛传播的特点,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法律法令监督,有其特殊的威力。因此,如何做到有效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进一步办好党报不可回避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  相似文献   

9.
何谓“监督”?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监督有多种形式和途径。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