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理论界对实践观与认识论的关系和意义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多和比较深入的,而对实践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和意义问题则研究的很不够。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唯物史观是统一的,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同唯物史观的形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不会有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领域的变革离不开唯物史观。旧哲学之所以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论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唯物史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确定、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的实现等这些哲学上的重大课题 ,都只能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中"实践标准"的逻辑论证之所以存在裂痕,根源在于它立足于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被禁锢在直观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以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为出发点,走出了主客二元对应的真理观,开辟了主体在改造世界实践中相互映现与互为表象的真理观,从本体论立场解决了认识论问题。但马克思哲学革命所确立的新型真理观并非以解决传统认识论问题为目标,它只是一个附带性的理论后果,其根本旨趣是批判德国哲学家关于"意识"革命的谬误性,而确立从实践中去解决历史真理性问题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中“实践标准”的逻辑论证之所以存在裂痕,根源在于它立足于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被禁锢在直观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以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为出发点,走出了主客二元对应的真理观,开辟了主体在改造世界实践中相互映现与互为表象的真理观,从本体论立场解决了认识论问题。但马克思哲学革命所确立的新型真理观并非以解决传统认识论问题为目标,它只是一个附带性的理论后果,其根本旨趣是批判德国哲学家关于“意识”革命的谬误性,而确立从实践中去解决历史真理性问题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因而首先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但其发现的逻辑路径及其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又使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旨归,人们因此把研究唯物史观重点和选择的表达语境大多集中在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维度,而忽视了唯物史观表达方式的转变和研究维度的方法论指称。然而当代社会实践形态的转变,特别是其典型形态——工程形态,以及"社会工程"范畴的确立,则标志着唯物史观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把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和本体论,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它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无疑具有特殊而深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外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非常重视实践教育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确立的实践在认识中的根本性地位和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历来的教育方针都以实践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实践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实践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根本途径等为依据,提出实践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辩证法方面,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世情、国情和阶级关系。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加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个新的科学概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识能动的观点和变革的观点突出出来了。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国体和政体等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等理论观点,使历史的创造问题第一次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列宁初步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理论界对实践观与认识论的关系和意义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多和比较深入的,而对实践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和意义问题则研究的很不够。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唯物史观是统一的,科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本,综合西方美学的理论精华,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具体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实践"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它应当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实践美学终结论"者企图以认识论、庸俗进化论、双重标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等颠覆实践美学,是一种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完整体系,它不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新实践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新是邓小平思想方法最可贵的品质.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具体运用和继承发展,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从渊源上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确立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及其规律的基本原理;从创新上看,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赋予这些基本原理以更新的针对性和更本质、更新鲜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我党基本领导方法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应该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去丰富、完善和发展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定意义上使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但实践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因而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方面有很多共性。从理论上而言,这些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