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社会关系生产形式(形态)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工程既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典型形态.又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把握方式的本质就是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对科学技术采取理性、审度、宽容的立场和态度。为推进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进而破解斯诺命题,实现科技、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和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为其提供内在动力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技术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人类意识指向存在,由于人类社会结构的重组与异化,社会技术问题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日常生活的“存在”与哲学视野中的“存在”的区别入手,论述社会技术存在与社会技术存在者的逻辑前提与展现关系,在对社会技术存在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社会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崭新命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界和领域,有其深刻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的相侔性、相通性、相融性使两者能够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实现两者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上检验了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对于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境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破解世界新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程是自然工程的对称,是社会主体根据自身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的社会技术为中介,改造社会世界、协调社会运行、解决社会矛盾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社会工程设计是社会主体对社会工程的整体筹划,是社会主体观念、意志、目标在“思维具体”中的再现,它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前提性和人文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合理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田鹏颖 《求是学刊》2007,34(1):46-52
现代性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现代性是一种价值取向,标志着现代化运动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对现代化运动所倡导的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价值的提炼、概括和张扬。现代性的根据和基础是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现代性一经形成,又规范、制约着现代化运动朝着“现代”的方向去演进。人们对现代性的关注已经从关于现代性的事实判断转向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这正是“现代性”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只关注现代性的正面功能,而忽视现代性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难以持续,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可能成为泡影。“后现代性世界”,实际上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现代性之外的某种力量使然,而是现代性内在的超越本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所谓“后现代性”并不是现代性的自我否定,而是现代性的自我完善、补充与提升。从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看,解决这两种技术的“滥用”和“误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识形态价值: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优势,展现了作为文明超越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创新,展现了作为理论创造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现了作为文化融合形态的意识形态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天下情怀,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迸射出意蕴深远的意识形态价值,展现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9.
当前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鹏颖  陈凡 《求是学刊》2002,29(4):20-26
当前哲学界多数学者以为 ,技术哲学主要研究自然技术———工程技术或物的技术 ,而不涉及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恐难论证 ,又与阴谋诡计不好区分。文章认为 ,社会技术是技术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是调整和改善人 (组织 )际关系 ,规范社会行为 ,解决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目的的实践程序和方法。社会技术同自然技术一样 ,也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体选择是社会规律发展作用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既受其环境影响,又能作用其环境的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的有机联系并不是一般的,而是某种特殊的联系——合乎目的的有选择的联系。它在系统内部诸要素的丰富多彩的可能的关系和组合中,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关系或组合,使集合体能够协调,并组成一个统一整体以自我保持、发展和发挥功能。有机体的规律就是其内部诸要素合乎目的的构造性和它们的活动合目的的调整性的规律。这充分表明,社会关系、结构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并非必然如此,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的。在这个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中,其具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