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2.
教儿学护花     
晓蒂 《可乐》2010,(7):38-39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一瓶“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爸,班里有个女生,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剑南春?她喜欢喝酒?”“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生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这个外号——见男就春。” 我心想,亏这些半大小子想得出来。见我不吱声,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生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见男春’这个外号的。同学说这个外号联想丰富而又含蓄。”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学前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他这样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她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6.
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儿子表现得最差,老师不满甚至不屑。可她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家长们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例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百姓生活》2014,(5):70-70
爸爸哪里好我问两岁的儿子:“爸爸好不好?”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好。”我心里正美着呢,老婆也问儿子:“爸爸哪里好?”只见儿子看着我老婆说:“爸爸的老婆好!”玛丽太太因闯红灯上法庭。法官盯着她看,问:“玛丽太太,您以前在西区小学当老师?”“是的,你怎么知道?”法官笑了:“我曾是您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刘洁 《社区》2011,(28):62-64
韩群凤决意杀死两个脑瘫儿子,然后自杀。 在遗嘱中,她对丈夫说“对不起”,她认为儿子的脑瘫是自己带来的,带来了“十多年的灾难”,所以,她决定让死亡来解决问题,让她自己“独自带走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苗得雨 《百姓生活》2012,(11):23-23
每天,儿子吃饭的时候都会说:“妈,给我倒杯水。”于是,无论我是嘴里嚼着菜,还是手里端着碗,都会马上停止,立刻给儿子倒水。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一位亲戚打电话向我诉苦,说她都快让儿子气疯了。她跟我讲,一次,儿子吃饭时掉了不少饭粒在桌子上,吃完饭,竟随手就将饭粒全都掸到了地上。她批评儿子:"你不想收拾就放在那,怎么把饭粒都掸到地上了?"儿子立即朝她瞪眼睛:"不服?不服你把它舔掉!"亲戚说,儿子都已经初  相似文献   

11.
母爱平衡线     
孙鲁宁 《可乐》2010,(1):60-61
她生在农村,嫁在村里,生了个女儿,不得不开始低眉顺眼地做人。第二年,如愿生下儿子后,她在家里就连说话声都粗了不少。她对儿子疼爱有加,一家人都围着她和儿子转。  相似文献   

12.
卢勤 《可乐》2011,(9):40-41
一天早上,我无意中发现,儿子是跟女生一块儿骑车上学的。晚上。我问儿子:“你一大早到女生家楼下等,她妈知道有男生等她女儿,能放心吗?”  相似文献   

13.
比做菜     
平常家里都是妈妈做菜的,今天奶奶到我们家来。奶奶和妈妈争着要做菜,我灵机一动,对她俩说:“你们来场比赛吧,比谁做的菜好吃,我来当评委。”奶奶和妈妈都笑着同意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的表情和对我的态度,实在让我感到心凉,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彼此的对立。我们进门的时候,她正立在门口做家务,见我们进来。头抬了一下,瞟了我一下,随即又继续手里的活儿。我走到她跟前。轻声招呼她:“妈——”这个字我是做了很久的努力才决定的,而且准老公张然说,嘴巴要甜一点。就叫妈。我正是按照她儿子张然的意思,可是她压根儿不理我。她连“哦”都没有给我一句。倒是声色俱厉地指责张然:“你回来干啥?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妈啊?”张然也不作解释,也没有介绍我,就闷头闷脑地走进屋去。  相似文献   

15.
五舅舅不是她的亲舅,是妈妈二叔家最小的儿子。五舅舅只比她大5岁,那年,她6岁,他11岁,都是小孩子,所以,妈妈指着他要她叫五舅舅的时候,她眨了眨眼睛说,哥哥。  相似文献   

16.
贫穷与富有     
富人和穷人一起来到牧师面前诉说自己的苦恼。富人首先说:“尊敬的牧师,我是一个有钱人,我的钱多得几辈子都用不完。也正因为富有,所以我给我的儿子请了最好的老师到家里来教育他,我惟一的希望就是我的儿子能够接管我的事业,将这份庞大的产业继承下去。2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快退休了,可是,我却越来越担心我的儿子无法管理好我的产业,因为他害怕面对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亲情·性情     
黄雯 《中国农村》2007,(11):64-64
在QQ上与表妹聊天,她说:“我再也不相信亲情了。”我并不诧异。 表妹是舅舅的女儿,她的感叹也有她的道理。 去年,八十多岁的外公走了,留下八十多岁的外婆。外公在世的时候,尽管舅舅家早已经在同一座小城买了很大的房子,尽管外公外婆连煮饭都得费老大劲,但是老两口始终没有搬去跟儿子一起住。那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周末都到外婆家,换换煤气,交交水电费,一家人围着包饺子,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张陶  杨嘉利 《今日南国》2009,(11):34-35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19.
偏好巨大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相似文献   

20.
正这几天,杭州的孙女士一直心怀忐忑,因为在某民办小学读六年级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要在英国待两周。儿子从小到大,这是第一回离开她身边,也是第一次出国。往年寒暑假,她都是陪儿子在国内旅游,今年却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儿子小学6年,全班竟然只有他一个人没出过国。"(8月1日《钱江晚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