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中国总体及多数省区市而言,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名义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衡量显著提高,以实际增加值衡量并未明显变化,以服务进出口比重衡量则显示出"逆服务化"倾向.服务相对价格指数上升既可解释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上升乏力,同时也是导致居民服务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加上服务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是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较快的主因;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已显露出"成本病"迹象.各省区市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比重等经济服务化数据均支持绝对收敛假说,但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收敛速度大于其就业,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收敛速度大于农村地区,各地工业化收敛速度大于其服务化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百色市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据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百色市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800.08元,比1995年增长42.3%,五年间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递增,快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的递增速度;同时,广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消化性支出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12.8%上升到2000年的14.8%,在衣、食、住、行、医、用等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高至低排列中,广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比重已跃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戴翔等 《统计研究》2018,35(6):56-67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出口存在着名义增长和真实增长两种情形。面临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当前中国制造业名义出口面临“天花板约束”,而破除约束的路径之一就是依托制造业服务化提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实现真实出口增长。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在整体和细分层面上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样本经济体2000-2014年制造业出口内含服务增加值。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还是细分行业层面,以出口内含服务增加值为表征的制造业服务化有深入发展趋势,但中国在样本经济体中排名较为靠后。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与制造业出口内含国内服务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含国外服务增加值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破除出口“天花板约束”,依托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具有广阔空间和余地,也是可行的路径之一,但需要区分制造业出口内含的服务增加值来源结构。即通过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弱化制造业发展对国外服务业的依赖,对确保上述路径可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作磊  胡霞 《统计研究》2005,22(5):32-5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服务业异军突起 ,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 ,无论从就业比重还是产值比重来看 ,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总体上都已超过工农业之和。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 ,经济学对服务业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对影响服务业迅速崛起原因的探讨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从需求角度解释服务业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最终消费需求增长是服务业崛起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源自克拉克。克拉克认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引起的 ,因为相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6.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指标的选取从各地区服务业的生产,就业,增长,需求,投资等方面选取7个指标:服务业产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各地区对服务业的投资比例,各地区城镇居民对服务产品的消费比例,服务业本年的产值增长率,服务业对本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服务业产值比重X1=服务业总值/经济总产值*100  相似文献   

8.
一、服务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服务业即通常讲的第三产业。“九五”期间,内蒙古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1995—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7%,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199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为31.2:37.8:31.0,到2000年转变为25.0:39.7:35.3,服务业比例上升了4.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26.7%提高到“九五”时期的40.3%。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动。一、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以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从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产业结构变化出现了质的飞跃,第三产业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趋势。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预计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43%,比2000年下降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6%左右,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八五”时期郊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成就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八五”时期是上海郊区在建国以来历次“五年计划”中,执行情况最好、经济建设成就最大的一个时期,郊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快速、高质量的增强。1995年郊区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1990年实际增长1.2倍。整个“八五”时期郊区增加值比“七五”时期增长1.8倍。2、郊区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1995年郊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比1990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5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3倍。三次产业增加值占郊区增加值比重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呈现出基础型消费质量持续提高、支出比重总体趋于下降,保障型消费刚性特征显著、支出比重略有下降,改善型消费在服务、汽车和个性化消费等推动下支出比重快速上升等特点。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包括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倾向逐年下降、购房支出及还贷挤压消费能力、社会保障功能偏弱成为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此,建议保持收入稳定增长,增强收入增长预期;完善社会各类保障制度;稳定住房价格和物价水平;培育和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2.
服务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已超越了“三个70%”,即增加值占GDP70%,增量占GDP增量70%,就业占社会总就业70%。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5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73395亿元,占GDP的40.3%。但服务业统计相对比较薄弱,缺乏能与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完整的服务业统计体系,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和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改革服务业调查方法,加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春莲 《浙江统计》2003,(11):41-42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1、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九五”时期,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比“八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2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09万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四川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15。3亿元。占GDP比重为3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7%,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本期“本刊特稿”中,我们将从服务外包以及成渝经济区试行“营改增”的视角来审视四川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十五”期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5.5%以上,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所占比重要明显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文就盐城服务业如何实现跨越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普查看中国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凤  陈宪 《统计研究》2007,24(10):26-33
 摘  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GDP数据进行了重大修正。在2004年2.3万亿元的修正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修正量为2.13万亿元,占总修正量的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修正前的31.9%上升到修正后的40.7%。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却较统计年鉴数据减少了7592万人,降幅达33%。各地区生产总值与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原有排名,反映出一些新的情况。本文对经济普查后中国GDP总量、结构和速度的修订、地区生产总量及结构变化、服务业就业人员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 。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卫亚 《统计研究》2005,22(1):38-6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等生存资料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例快速上升 ,其中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消费支出 (以下简称为“文教支出”)增长最为明显。 1993年其支出比例首次超过用品而位居食品、衣着之后 ,1998年又超过衣着类支出并连续 5年“稳居”第二位 ,2 0 0 2年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竟高达 31%。虽然全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总体需求增长迅速 ,但是发展并不均衡 ,各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存在很大差距 ,甚至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摸排 1、总量相对偏低,趋势未现转机。相对于诸暨市较发达的经济现状来讲,服务业发展仍显得有些滞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自2002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的每年增长速度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当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2007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7%,与2003年相比,仅提高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邵兰珍  张成 《浙江统计》2006,(11):38-39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下城区作为省会杭州的中心城区和服务业相对发达地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区情出发,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线,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本文就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一综合分析,以供参考。一、下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下城区现代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末,进入21世纪以…  相似文献   

20.
谢锐等 《统计研究》2020,37(1):88-98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