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植物学在美国创立86年之后,在我国正式出现了运用该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的研究成果。1982年,原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裴盛基研究员发表了《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一文,在国内首次使用“民族植物学”这一学科名称,标志着中国民族植物学学科的正式创立。1984年,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的陈山做了题为《应该重视民族植物学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标志着民族植物学学科在内蒙古的引进和开创。  相似文献   

2.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创新的源泉,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云南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正确认识云南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探究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举措,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首次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分析结果。目前已有1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达到6个标准。这预示着一个生物世纪的到来。中国科学家在新世纪里,将继续对中华民族基因进行不懈的研究。而他们在20世纪末为中国也是为世界建立起的中华民族基因库,正在并永久地为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分析研究作出贡献。 基因的故事:30亿个碱基里隐藏着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和生命的秘密 至2001年2月,建在中国云南大学最大的云南少数民族基因库已存放了23个民族的DNA基因样本,据了解, 这个基因库是…  相似文献   

4.
云岭丰碑 A ──从1951年创建至今,云南民族学院始终坚持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方针,努力培养备民族干部和备类专业技术人才50年来已累计培养输送了35个民族的38000 多名毕业生。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2001年6月19日视察云南民族学院时说:”民族学院担负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50年来培养了大量的民族干部和备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其他院校不能取代的。” ──半个世纪艰辛办学写就的光辉篇章不仅使云南民族学院成为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对外开放的窗口,更使云南民…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以来,费孝通12次到甘肃考察,2次到青海考察.在西部大开发的适当时机,他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西部民族社会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甘青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详细考察和理性认识与思考,提出了有别于苏南、温州、珠江等内地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甘青民族社会发展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的理论基石,探讨其对甘青民族社会的研究理路,从而整理出费孝通研究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从古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古代氏羌族群自北向南的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属于藏缅语族,至今仍大多居住在与西藏、四1收p近的西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藏彝民族走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条马古道,我在《滇藏茶马古道论略》…  相似文献   

7.
以西双版纳曼山村为田野点,重点考察橡胶种植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规划研究、重视发挥传统知识以修复文化生态等措施。西双版纳以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著名。近年来,橡胶种植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不同学科的学者专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然而橡胶种植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却未引起足够地重视和研究。当地少数民族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文化实践和机制在橡胶种植这一背景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嬗变和消失。  相似文献   

8.
多元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形象已渗透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和信仰文化之中。多元民族文化源于生物多样性,并反作用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2):16-19
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 记者: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自治地方及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多年以来,云南创造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云南经验”。请您谈谈对民族工作“云南现象”、“云南经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秦莹  曹茂 《民族论坛》2015,(1):26-29
西部少数民族由于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他们的农业生产与食物加工过程中,有着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限制性禁忌。本文主要研究了西部少数民族在农业生产和食物加工过程中相关禁忌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些禁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加强民族团结,开展民族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并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团结工作中的任务和措施,展望团结奋进的云南各族人民的美好明天,这对于振奋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是十分重要的。 (一) 云南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解放初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着三种矛盾:一是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各…  相似文献   

12.
钟洁  覃建雄  蔡新良 《民族学刊》2014,5(4):53-58,118-119
旅游资源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必将直接危及当地生态安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其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寻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以期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多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只有既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又提倡其统一性 ,才能促进西部现代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优势这里所说的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了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贵州及广西等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九个省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就目前水平看还很落后,属于经济发展结构中的最低层次。但是,这些地区土地辽阔,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又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这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潜在的经济优势。那么,具体地说,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优势是什么呢?据统计,1983年,西部民族地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8月 3— 1 0日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和云南省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讨会在云南省文山州普者黑召开。来自北京、云南、重庆、青海、吉林、广西等省 (自治区 )市的 4 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他们向会议提交论文 2 3篇。开幕式上 ,云南省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葛公尚等分别就云南省跨界民族的现状、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云南省跨界民族研究课题组成立 1 0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工作重点以及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作了讲话。此次研讨会的中…  相似文献   

16.
郭大烈,一位云南丽江农民的儿子。骨子里浸透着纳西人勤劳质朴的基因。年轻时就立志投身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他耗费10年心血写成《纳西族史》一书。去年5月,第10届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奖“文化奖”颁给了中国云南纳西族学者郭大烈。郭大烈是长年致力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因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业绩突出而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民族文化1789年开始的、震撼法兰西达20年之久的法国大革命牵动起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19世纪这些变革遍及整个欧洲,并于我们所生存的世纪远及世界其他地区,至今我们仍感受着它的余波。法国革命所解放的一个威力最大的社会现象便  相似文献   

18.
梁景之 《民族研究》2005,(3):103-105
近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研究,往往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迁有 着密切的关联,这一领域的现实性取向历来极其明确而且直接。进入21世纪之后,地处西部 大开发前沿的新疆地区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何星亮新著《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以下简称《社会与文化》)的出版不能说没有这样的背景。当然,此书 的写作也与作者的经历有关。正如作者在该书自序中所说的,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年轻 时曾在新疆工作和生活了五年,同时新疆也是作者学术研究的启蒙之地,民族众多的新疆使…  相似文献   

19.
论杜文秀义军的民族团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同年间,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坚持斗争18年,给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以沉重打击。这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留给了各族人民许多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教训。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民族团结政策。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支配和决定着其它的矛盾。一个国家,往往由若干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之间既有一致,也有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民族矛盾会激化,暂时呈现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各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尖锐的民族矛盾终必为尖锐的阶级矛盾所代替。中国几千年阶级社会的历史表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既要压迫剥削本民族的人民,又要压迫剥削其它民族的人民。排挤、歧视被统治的民族和挑拨离间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转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一生与民族研究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本文主要从费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工作梳理他的民族研究脉络。费先生在清华开始学习人类学专业,随后开展广西大瑶山调查,1938年留学归国后在云南继续开展农村调查,介入"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建国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民族识别"工作,改革开放后遍访少数民族地区,思考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并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中国民族史和今后的民族关系发展提出了一个宏观理论框架,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费先生的民族研究探索和心路演进,为我们今后的民族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