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燕  涂德祥 《社科纵横》2009,24(12):131-133
中国乡村旅游最初从风景名胜区周边的农家接待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以农家乐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风靡全中国,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儿。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中国乡村旅游存在发展水平低,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等诸多问题。为了早日实现中国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有必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创新机制,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7):36-40
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的梳理,文章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进行了探析,研究了农业、牧业、林业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内涵。研究发现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产品挖掘深度不够、布局单一、产学错位、促销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活动是由旅游者和提供旅游活动的社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缺少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并根据发展现状归纳出甘肃乡村旅游四大主要社区参与类型是城郊休憩型、新型城镇型、景区覆盖型、交通节点型,研究指出了各类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指出农民是社区参与的真正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就地转移劳动力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凌  王志章 《学术交流》2012,(8):102-105
从农村包容性增长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状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程是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走出农民就地非农化新道路、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农村文化自觉、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产业链本地化、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为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要夯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六大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今日辽宁》2013,(6):30-33
2013年以来,朝阳市龙城区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发展沟域、温泉、乡村旅游为目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文化性、民俗性、朴素性、地域差异性等特征.开发乡村集市旅游关键在于客源市场的开发.由于我国乡村集市具有举行时间周期性等特点,集市客源市场的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结合乡村集市旅游资源的特点,目前我国乡村集市旅游客源应主要定位于集市周边城市的居民、周边景区的游客、重点旅游线路过往的游客以及有特别爱好的散客.在集市旅游客源的组织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是组织主体,承担着制定客源组织方案、组织其他主体拓展客源、构建必备的支撑条件等主要工作,并借助网络和电视媒体、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与周边著名景区联动开发、加强与旅行社合作以及培育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形式,多渠道组织旅游客源.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亮点。讨论南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分析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强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培训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推动又抑制的作用,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则有效推进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因此,要以开发和保护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主线,加强政府调控和管理,打造具有田园风味的特色品牌,处理好与依托城镇的关系,倡导当地农民参与,从而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既是完善旅游市场体系、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旅游开发与服务的规范化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活动方式,在广州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如何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将这种旅游形式开发好、培育好、发展好,对统筹推进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提出了加快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昕  郑岩 《学术交流》2007,(4):105-107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依托而开发的新兴旅游形式。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起点、繁荣农村社会经济的新亮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科学规划布局,灌注文化内涵,突出乡土特色,加强整合营销,打造强势品牌,提供智力支持,提升管理水平,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白如雪 《探求》2012,(1):33-36,6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广佛肇优质生活圈的共建为肇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良机,肇庆开发乡村旅游业是共建广佛肇优质生活圈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创新》2021,15(4):46-51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提升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品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南宁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文章在调查分析南宁市乡村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经营者自身能力不足、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产品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是制约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南宁市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推进其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维英 《唐都学刊》2006,22(1):88-92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地区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主要采取“农家乐”形式,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层次上,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西安乡村旅游应在地域发展模式、项目开发模式、经营管理模式、政策支持模式方面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使西安地区乡村旅游形成特色,具有吸引力、生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创新》2007,(3)
<正>彭兆荣,1956年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兼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5.
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爱梅 《学术交流》2008,(2):126-129
我国乡村集市浓缩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民风习俗等,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乡村集市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可用于开发休闲旅游业的潜在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街头杂耍表演、特色风味小吃、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当地聚居建筑等.我国体闲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发展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不仅有着广阔的市场,也能够极大丰富我国的旅游市场,并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也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课题,在理论研究领域,亟须加强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资源类别、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探讨,以引导和规范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探讨——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赋予积淀深厚的源泉,旅游经济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整合了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和企业。但由于尚处于初步自发阶段,也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发展模式尚处于资源依赖型,特色资源开发与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想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深度互动发展,针对两者的契合点,今后重点应放在乡村特色文化业与购物休闲旅游、文艺演出业和观光旅游、文博会展业与会展旅游、体育产业与康体休闲旅游的互动发展上。  相似文献   

17.
从中观尺度视野下,结合天鹿湖地区“天、地、人、时”脉络,参考广州都市旅游市场需求的生态、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进行天鹿湖地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首先,根据该区优势旅游资源定位其旅游总体形象;其次根据旅游总体形象策划理念设计宣传口号;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该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发展低碳旅游既可以为郊区旅游增加新内容,也可以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生态旅游的不足。北京是全国乡村旅游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圈定生态涵养区的地区。在涵养区建立低碳旅游乌托邦,通过食住行来践行低碳技术,将低碳排放融入日常生活,既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加生态涵养区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全国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伟山 《创新》2015,(4):59-65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项目掀起了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热潮。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由最初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视角,到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及运作模式创新,再到文化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探索,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不断深入。刘三姐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示着包括刘三姐文化旅游在内的中国文化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旅游卫星账户(简称TSA)注释了旅游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表现方式,在时间、空间和目的三项基本假设基础上,以经济影响为核心对旅游本质和旅游需求的特殊性进行了解释和扩展,提供了一个将旅游作为完整的体系去认识的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旅游需求的非“支付能力约束”、整体性、综合性和同质性四项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