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讨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二是分工因何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三是分工因何造成社会、族类的发展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2.
法学界对刑事证据有无法律性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坚持“两性说”:认为它只有客观性与相关性,没有法律性;有的认为这三种属性它都具备,坚持“三性说”。这种分歧涉及到对证据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学术界讨论人的问题。有的文章提出,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另外一些文章不同意这种观点,而在这些文章中对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又各说不一。从各家的论点看,产生各种分歧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美分歧的深层原因:以政治文化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7-22
中美关系中的差异行为可以从政治文化包含的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这三个层次寻找原因。从意识形态层次看,中美两国对共产主义的不同认知,反映在两国关系中,存在着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之争以及对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态度的分歧;从政治心理层次看,"中国例外论"和"美国例外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两国对世界的认识、对国际组织的看法也有不同;从政治价值观层次看,民主是否能够带来和平成为两国争议、分歧和差异的深层原因;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的分歧成为损害两国关系的"暗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合理发展思想体现在共同体理论、个人所有制理论以及劳动异化理论之中。从个人层面看,合理发展是由人的片面发展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质上是由虚幻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的过程;从社会层面看,合理发展是从政治解放到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过程,其实质是"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代替"私人占有制"的过程;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合理发展表现为"两个和解",其实质是克服异化、消除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历来分歧颇大.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重新提出和研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时,分歧和争论仍很大,特别是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问题的分歧和争论更大.近年,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越来越多.一些人不仅坚持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是指消费资料归个人所有,而且推论说,如果认为这里包括生产资料,那就等于主张私有制,就是为主张私有化的人提供理论根据;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能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以此为根据认为当前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国有资产分解,分配到每个人手里(在价值形态上),以实现个人所有制.此外,也有的人为了避免“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被用来为重建私有制辨护,而回避这种提法,或者甚至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提法说成是马克思的疏忽、误用或某种借用,而否定这一提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都涉及到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解问题,也涉及到改革的方向问题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深入系统地重新研究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需要与合理性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当今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课题.今天,它们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价值论研究所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与合理性问题的共同症结在于人们对需要的实质及合理性之理性理解的分歧.从实践观念的思维方式看,需要实质上是人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具体而言即一定的主体为自身生存发展而与一定客体处于矛盾对立关系中的能动统一趋向.合理性之理性作为人们现实生活指导,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有认知、实践、评价等方面的内含.综合考察二者,我们便发现价值哲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合理需要问题的凸现.  相似文献   

8.
陈桐生 《云梦学刊》2005,26(1):35-36,63
汉代有一场楚辞学术论争,从表面看是由于学者的观点不同,它的根源却在于学者所持的不同思想理论,其中既有学派方面的差异,也有同一学派内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所造成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原本是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结构与联系,它是完全按照自然法则变化发展的,根本不涉及文明与否的问题;一旦进入"文明"的视域.生态问题就不仅仅是自然界内在的关系,而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了.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既然生态文明是由人的问题引起的,并且最终指向人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对人自身的观念、行为作出深刻的检视.增强"生态自觉".为此,有必要对有关人的一些重要认识问题,如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目的与手段、需要与消费、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等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清理和把握;同时应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好这样两个实际问题,即利益问题和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明代中期色情小说的流水式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萌 《学术界》2003,(3):66-81
明代中期色情小说流水式结构模式的出现 ,其原因有诸多方面。从结构艺术承传关系看 ,它是对明代前期婚恋小说阻滞式结构模式的扬弃 ;从社会生活方面看 ,它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 ,以及由此而萌生的反传统、尚人欲、重个性的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士人生活风貌和人格理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