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新农保"制度运行机理,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精算模型,并结合人口寿命分布模型,预测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支缺口。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比直接在银行储蓄获得的收益更大,新农保值得参保;参保方式多样化,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参保喜好、收入水平以及预期期望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来选择开始参保年龄、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存在21%的缺口,不过缺口额占GDP的比例较小,并且增长缓慢,政府将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制度进行改进。"新农保"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应适时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和退休年龄或者将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来保障新农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多缴多补政策并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农保试点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新农保试点中的农民参保选择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反映政府行为中制度设计层面的制度满意度与养老金水平、反映财政支持情况的各级政府补贴和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了解度等变量,对参保选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关系,个体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于参保缴费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此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工作和提升农民的参保意识,以推进新农保试点顺利扩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广东7县市728户农村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主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和对养老金领取服务的满意度与农村居民主动参保意愿正相关,且女性较男性具有更高的主动参保意愿;受教育年限、农村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均与农民主动参保意愿反向相关;乡村集体补贴未达到激励农村居民主动参保的预期目的.所得结论有效解释了新农保试点地区普遍出现的参保率高,但缴费标准低且缴费不连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对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政策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养老金发放情况、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对此,可以从改善宣传方式、调整政策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和培养专职“新农保”经办队伍四个方面来切实推进“新农保”工作,以尽早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安溪县参保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参保对象认为个人缴费标准偏高,政府补贴和养老金待遇标准较低。据此提出完善新农保涉费项目建议:根据农民经济收入、经济承担能力等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个人缴费标准以及恰当的个人缴费档次;使新农保中的政府补贴部分达到省级财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以政府财政补贴为杠杆,建立参保农村居民缴费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养老金待遇与养老金替代率高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以及参保农村居民的心理预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验,但以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并且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较低,因此无法在全国推广。本文以2010年1月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的调查数据②为依据,对"新农保"开展以来在各试点地区的参保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因素。本文主要采用spss的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影响农民选择参加"新农保"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具有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为突出的特征。A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2010年该地区实施“新农保”制度的第一批试点城市。本文基于A市2009—2021年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财政补贴数据,使用精算模拟分析的方法,以参保者养老金终身净转入额为衡量标准探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对提升其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补贴额度、居民缴费档次、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等因素都影响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对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提升作用。“多缴多得”的财政补贴政策对高缴费人群产生的激励和养老金待遇提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新农保试点县的农户参保行为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农民主动参保意识不高、部分贫困县财政资金支付能力不足、参保对象普遍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新农保政策适应农民流动性衔接的需求和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主动参保意识、及时适应经济发展调整基础养老金、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基金有效管理机制、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和完善专门的新农保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该制度实施的效果,也利于政府明确进一步深化完善该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全国20省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概率模型,从区域差异和感知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农民参保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得出结论:农民参保满意度并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满意度低于西部地区;个人承担费用、领取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等感知价值变量显著影响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基于此,提出了提高中央财政补贴的精准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以及末端经办服务能力等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学历、家庭总抚养比、认为新农保是否划算以及对新农保试点的态度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土地面积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将农民群体的年龄和身份类别进一步分组估计,发现不同年龄组和身份类别的农民群体参保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参保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新闻     
《山西老年》2011,(7):65-65
12.6亿人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了12.6亿人。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农村“新农保”参保观与消费观,根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试点区域“新农保”参保对农民消费家用小汽车、电脑、摩托车等耐用品的影响。实证发现,“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电脑、摩托车促进作用显著,但对消费家用小汽车作用不显著。相较于超前消费观念,即期消费观念更能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新农保”在东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与全国相比差异较大,在中部、西部地区的效应趋同。应根据“新农保”的消费区域促进效应,因时制宜地充分发挥其对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耐用品消费等级。  相似文献   

14.
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目前我国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为139。通过推导出的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的计算公式测算,发现目前的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过小,个人账户在未来会存在收不抵支的风险。新农保个人账户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一开始就是实账,在收不抵支时,应主要从制度设计和运行上找原因,而不是让国家财政来承担兜底责任。因此,建议适时调整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同时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应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9,(22):6-7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7日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强调,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3.9亿人,比上年新增7200万人;全年解决607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个人缴费为主的"旧农保"难以为继,中央政府提出了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西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建立以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为主的筹资模式,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给付模式,并根据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设计不同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补、多得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广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参保方案,测算了不同缴费水平和财政补贴水平下,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7.
2018 年 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基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在计算参保人购买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享受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利用保险精算模型,测度不同收入水平参保人的养老金替代率。结果显示,个税递延政策在缴费阶段税收优惠额度相对较小;在参保人按照税收优惠缴费限额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养老金替代率较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参保人的保障程度相对较弱。进一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建议包括:根据参保人收入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税收优惠的公平性;同时进一步提高税收优惠力度,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充分发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中国开始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改革。“新农保”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需要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作为一项再分配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新农保”试行阶段已经表明其受到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欢迎,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这项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养老保险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新农保”运行成本给地方财政造成了新的压力,“新农保”和其他涉农社保政策无法有效衔接等。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应该更充分地使用转移支付,平衡地区间差距;财政部门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农保基金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应着力解决好“新农保”和其他涉农社保政策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数字     
81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每月仅81元不及城市低保1/7 人社部和民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约为2.06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相差近24倍。截至2013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