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立》意境优美,格律严谨,古典意味很浓厚,充分体现了弗罗斯特的"有意义的声音"(Sound of Sense)的美学原则和口语入诗的语言风格.运用象征手法,貌似写景,实则寓意深刻.恰恰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立》意境优美,格律严谨,古典意味很浓厚,充分体现了弗罗斯特的"有意义的声音"(Sound of Sense)的美学原则和口语入诗的语言风格.运用象征手法,貌似写景,实则寓意深刻.恰恰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及其诗歌艺术广为学界所研究。国内虽有学者研究了弗罗斯特的诗歌思想、艺术,但无学者研究其诗歌思想的起源。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与弗罗斯特的思想及弗罗斯特的诗学思想,发现弗罗斯特及其诗歌思想与詹姆斯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弗罗斯特呈现自然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以拟人化手法、以比喻的手法、集中使用多个自然意象使之互相烘托、自然意象与植物意象互相映衬。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有效地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诗人的诗思。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多为视觉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直观的感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在诗歌创作中将新的文体特征与传统的格律相结合,并将深邃的思想与清新淳朴的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诗歌语言具有口语性、地方性、象征意义多层性等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文坛的巨擘,罗伯特.弗罗斯特和苏轼各以其鲜明的风格,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未选择的路》和《和子由渑池怀旧》虽创作于不同的时空,却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叩问。拟用辜正坤先生从美学角度提出的“五象美”理论,对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7.
有关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新英格兰背景的争论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他是地方主义者,一派反对他是地方主义者.弗罗斯特针对这一争论做出回应,否认自己是地方主义者,他将新英格兰视为提喻,用它代表当时的美国社会.本文从弗罗斯特自身的言论出发,细读诗歌文本,从提喻视角对他诗歌的新英格兰背景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弗罗斯特不是新英格兰地方主义者,新英格兰只是弗罗斯特以小见大的手段,新英格兰代表的是当时美国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8.
郭莉芝  潘利锋 《云梦学刊》2013,34(1):106-110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表现方式,抒情是作家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理念的辩证统一。因此.任何抒情诗都有一个关于抒情方式的问题。然而,不同的诗人往往会因自己的诗学理论和个性气质而采取不同的抒情方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以此突显自己的诗歌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作为一名出色的抒情诗人,弗罗斯特在抒情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其多变的抒情方式就是其典型表现。其中,直抒作者之情是弗罗斯特最有代表性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自然诗、爱情诗、哲理诗、农事诗时常通过直抒抒情主人公“我”或“我们”的胸臆来流露真情,实现表情达意的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9.
马若飞  周清 《云梦学刊》2007,28(3):151-152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简短的诗中往往深含哲理的复杂性和所指的丰富性。运用概念图式和空间合成理论,对弗罗斯特的短诗《雪夜林边驻足》进行探讨,可了解此诗的多义性阐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后者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的外交风格。这突出表现在他外交大战略家的风格、理想主义的外交风格、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不畏强暴的外交风格、以诚信为本的外交风格。毛泽东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隐藏着来自<圣经>、柏拉图著作等多种传统的源头.诗人通过引用、戏拟、杂糅等手段,将诗人头脑中停留的感受、意象等与新英格兰的乡村景物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文本中的互文性关系表明,弗罗斯特的诗歌在"微言"中蕴藏"大义",由众人写成并向大众接近.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歌表面上看起来显得比较简单易懂,可是译者却往往译错。原因是没有理解到英诗的深刻内涵,没有遵守诗歌的翻译原则,更没有注意到译语的修辞要求。原诗是格律诗时,其用词用语也都是简洁浓缩的,寓意也是深刻的。尤其是它的韵律和节奏使之拥有音乐之美。因此,翻译时应该争取用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和相对应的译语质量、修辞来表现之。否则,对于很看重格律诗的弗罗斯特而言,以自由体形式来翻译他的格律诗以及忽视修辞的作用将会大大弱化其诗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牛建伟 《理论界》2005,(12):190-192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美国文坛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生活在传统诗歌与现代派诗歌的交替时期,被称作“交替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属于传统一路,很多作品没有脱离20世纪以前诗歌的格律传统,但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讲,弗罗斯特的诗歌已经具有较强的现代派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语气和风格两方面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其中的对话部分。小说的语言极其简洁含蓄,但作者以不易觉察的讽刺语气揭示了其对生命本质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洞察。小说也进一步揭示了海明威一贯的"冰山原则"叙事风格:简约洗炼,蕴寓深刻。  相似文献   

16.
大庆精神经典语言不仅内容深刻,说理透彻,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气势磅礴,具有阳刚美、形象美、简洁美的特征。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语言运用和发展方面的成功范例,也为现代汉语语言风格构建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洪琪 《理论界》2004,(4):164-166
"从混乱的现实中获得暂时解脱"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主题之一.而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就是探索人如何从世俗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获得彻底的自由.本文从用庄子的观点"方物一符,死生同状","安时处顺,哀乐不入"和"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来看弗罗斯特诗歌的主题,探寻一条如何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束缚中获得解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摘苹果之后》主题上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象、艺术形式上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因素以及意象间的对立画面,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19.
王铎书法的崇古观念与艺术风格之矛盾的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礼 《中州学刊》2006,(3):255-258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由于其在政治上的无望和降清时期处于“贰臣”的谩骂中,内心充满了抑郁和矛盾,反映在他书法艺术追求上崇尚复古思想,内心追求魏晋风韵。与书法作品风格面貌的矛盾,也就是说他的审美誓言或者说其传达给人的表面的复古心理,与其真实的书法风格面貌产生了矛盾。这种内在矛盾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和心理动因,挖掘王铎书法观念与风格的内在矛盾,阐释其心理动因,对于认识评价其书法风格与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的严格界限 ,使二者之间能够进行对话和交流。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同时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又使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味。他的小说呈现崇高、深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