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修平  朱巨耀 《老友》2014,(5):32-33
正冬日的暖阳照耀着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洞子李自然村,照耀着村子周围茂密的山林。众多候鸟时而停歇于山林枝头,尽情沐浴着冬日里融融的阳光;时而又迎着阳光展翅翱翔于村子上空,享受着蓝天的高远。大批候鸟光顾,令这个位于鄱阳湖畔的小村庄充满了无穷的生机。而这美好的景致,与该村68岁村民李春如30多年来持之以恒爱鸟、护鸟、救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杨友 《社区》2011,(17):9-9
有一年,康熙皇帝扮作一位药材商人,带着两名侍从来到京东一带微服私访。这天,三人来到直隶永平府北部山区的一个村庄,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茏,周围山岭、坡坳的山岩红如丹朱,远看姆彤云缭绕,近看似烈焰腾腾,景色十分绮丽。康熙和两名侍从走进村庄后,便问村民这个村庄叫什么名字。村民们说,因村庄四周山坡上到处是朱红色的山石,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真实的素材,复原了K村互助基金会18年的历程,探究了利益输送怎样引导村民合作以及如何以利益输送为契机组建村民长期合作治理组织的问题,分析了这个内生于村庄社会的治理组织稳健成长的要件和实践的学理意义。研究提示,村民事前能得到组织者的利益输送是村民服从组织并选择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领导者、组织和制度设计是保证村民合作治理的关键;培育合作组织并赋予组织资源是村民合作治理的重要保障;深入村庄的田野调查和体验村庄生活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对合作治理有重大影响但被流行的量化实证研究所轻易遮蔽和排除掉的随机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种稀有的陨石撞击秘鲁村庄,发出砒霜的味道,导致200多名村民患病秘鲁科学家确认落在秘鲁普诺省的的喀喀湖畔的怪石是稀有陨石。上周,一颗怪石落到秘鲁的一个偏远村庄,凡是接近过怪石的村民都感觉头疼、恶心。最初,有科学家怀疑是碰巧此时地下火山爆发或有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个初夏的夜晚,一对夫妻把两个年幼的儿子锁在房子里,然后去田里收割已经成熟的麦子。夜晚10点左右时,在田里收割的人们发现村子里有火光,四处响起了“失火了,快去救火”的呼声。除了那一对夫妻,所有的村民都奔向了村庄。然而,失火的恰恰是他们家。弟弟要撒尿,五岁的哥哥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燃了一支蜡烛,蜡烛烧到蚊帐……村民们涌到房前时,门还是紧紧地锁着,房内的大火依然在烧,十几个村民抱着一根木桩撞开了门。屋内的情景是:五岁的孩子站在桌子上,浑身是火!四岁的孩子站在门后,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哥哥,一村民把孩子抱下桌子,不顾一切地…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村子,每家每户都是成片成片的种植甘蔗,村民们卖甘蔗的方式很传统,把甘蔗成捆地堆在马路上,等着过往的驾驶员停下车来买。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世界是由一个个村庄共同体组成的,在村庄共同体内村民共同劳作、共同管理村庄事务、共同承担相应的义务和共享村庄公共资源.村庄共同体在社区的基础设施、村庄秩序等公共事业管理方面,在对孤儿的监护和老人的赡养等救济保障以及在村民互保互助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村庄共同体的公益救济措施和方法对我国目前农村社区福利建设具有历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对村庄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村财收入影响村庄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集体经济;“经济能人”主政是村庄政治中的普遍现象,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倾向选择有能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候选人;村民自治过程除了加强村两委会组织与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村庄老年协会与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引导工作,全面增强村庄自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自诞生、运行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聚焦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村庄的权力结构、朴午部工作状态、村民的政治参与、村庄治理、村务公开等都是村民自治运作状况的反应和体现,在村庄权力配置中,处理好“两委关系”仍然是关键。当前中国村民政治参与意识、自组织能力仍有待提高,目前社区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有必要成立多样化的社区组织。因为农村社区组织形成的自律机制能够增强自我整合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为村民自治的运行提供社会现实基础,拓展村民自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猴子。村庄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村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大肆捕捉。收购人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到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的时候,村民停止了捕捉。  相似文献   

11.
合村并组不仅是村庄建制的调整,也是现代化中的乡村社会变迁,重塑着村民的生活半径。村民生活边界的开放与再塑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边界调整期的村民对合并村集体的认同感较低,公共事务的合意较难达成,致使村庄秩序分化。重构村庄治理共同体,是合村并组的重点工作。整体性治理的思路对于建设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发挥协调、整合、信任这三个机制的作用,能够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进而提升村庄治理效能。因此,应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有效回应合村并组带来的治理碎片化难题,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从村庄民主自治开展的角度,研究了村庄合并和治理重心下移两类治理单元调整对村庄“四个民主”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合并后,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概率、村庄召开村民大会的频次都会降低,民主自治开展困难;治理重心下移后,村民民主参与的概率、 村庄召开民主大会和民主评议的频次都会提升,民主自治较易开展。从影响机制看,村庄合并会减少村民获取重要信息的便利性,进而降低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重心下移会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重要信息获取便利性,进而提升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单元调整后,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积极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村庄的民主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庄合并后,提升交通便利性能激活村民部分类型的民主参与热情,但难以解决民主管理难题;重心下移后,议事会或理事会能承接部分村庄自治活动,而村庄合并难以达到类似效果。不论治理单元如何调整,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信息获取便利性,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对开展村庄民主自治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奇闻八则     
一直保持147人的村庄埃及有个叫萨菲尔的村庄,村民人口自古以来一直保持在“147”这个数字上。因为他们视“147”为吉祥数字。该村若有一个新生儿诞生,那么立刻就要让一个成年人离开,否则新生儿就不被承认。  相似文献   

15.
正小村庄闻出大名气在江苏省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有一个隶属于贾汪区、名叫马庄的村子,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个负债的穷村。然而,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名气愈来愈大。记者走进村史馆,满目的奖牌、匾额,涉及村庄建设的众多领域,反映各项建设成就的图片、文字精彩纷呈: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全国性荣誉有30多  相似文献   

16.
对"官入"调查研究方法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有一次带领学生到武汉郊区农村做一个关于城市化对村庄影响的调查,在被问及村民的收入水平及其来源的时候,很多村民回答说是‘愉来的"、"抢来的"等等。许多学生很有挫折感,因为这些回答显然是在有意应付我们的调查。也有的学生在反思自己的问话方式。以为是自己的问法村民听不懂,但是在做了改进之后,仍然不见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村庄秩序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一社会的理论框架之中,而很少关注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对社会秩序生成的影响。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沿革来看,农民作为村庄社会中的主要行动者,其利益的参与、整合与安排不仅决定了村庄秩序的具体表征,而且亦是实现村庄社会有序运行的主要动因。伴随市场经济的社会发育,村庄结构日趋开放,以及国家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相运作,村民自治被视为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困扰,却意味着理性化村庄秩序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作中的权力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的运作实际是村落场域内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运作中,权力博弈场内的主要局中人是政府、村干部、头面人物、普通村民。由于受村落场域多元性的影响,各类村庄权力主体在不同村庄的公共权力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形成了干部支配型、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等多种村庄权力结构。村民自治运作中的权力博弈势必导致各类权力主体在村庄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并引起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广东"蕉岭模式"给我国村民自治提供了这样的启示:现阶段的村民自治,对显性的村庄治理制度建设和隐形的村民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外力(尤其是国家)的介入,然而这种介入是有一定条件的,也是需要克制的.最好的乡村治理模式,应当在满足村庄发展的实际需要、解决乡村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不给村庄增加额外的治理成本,也不妨碍基层民主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经济类型是影响村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变量,不同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内容、结构、主体与态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即村庄经济水平越高,村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与参与的水平越高;村庄经济结构中的私营经济越发达,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也越高.从学理与实践上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村庄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与参与渠道不同.由此,应做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重构村民在社区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畅通村民社区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建设,增强村民社区参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