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息经济学中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对我国IPO市场中普遍使用的固定价格发行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二级市场均衡的交易价格、投资者预期效用、投资者的中购策略、发行人的目标函数、抑价等问题的研究,指出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新股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有利于调控整个股市的系统风险,但是由于固定价格发行本身缺乏效率,因此应该逐渐采用更加有效的累计投标询价和竞价方式发行新股.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折价现象指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普遍高于新股发行价格,这一现象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新股在上市后的短期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那么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国内外对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类主要按照发行公司、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实证研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制度因素。文献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因素是影响中国新股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股询价制度在我国正式施行至今已九年有余,IPO的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缺乏诚信导致询价结果对定价参考意义不大。以机构投资者缺乏诚信为视角,研究目前我国IPO询价制度,为以后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询价发行的新股数据,从新股的价格行为特征入手,借助“簿记”理论,可研究我国累积投标询价方式发行新股的IPO抑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询价制度在收集发行前新股信息方面是有效的,但有效性受制度限制而低于国外;IPO抑价是对揭示真实信息投资者的一种价格补偿;由于数量补偿机制受限,导致IPO抑价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询价制度下新股发行价格“有偏调整”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询价制度下新股发行定价过程的基础上,针对询价发行方式下产生的新股价格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偏离和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相同的“有偏调整”特征,对这些价格行为特征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询价过程中存在对信息揭示者的价格补偿和数量补偿,我国的新股询价机制在揭示新股真实价值方面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行情,A股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更成了无风险、高收益的代名词。从一级市场申购获得的新股票,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后,其价格在上市首日即可出现数倍的暴涨。打新股成为最时尚的投资项目。借助对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观察,本文分析新股发行价格管制机制对股票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价格管制导致的新股发行市场租金的产生和追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2003-2006年10月的新股定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比了发行市盈率管制阶段(2003-2004年)和新股询价阶段(2005-2006年10月)定价影响因素的特征和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发行定价有一定合理性,但新股询价与发行市盈率管制阶段相比,定价影响因素在含量和结构方面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建议在坚持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重点从平衡股票供需矛盾、建立高效信息交流机制和完善新股询价制度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包括不可量化的因素。本文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对市场大盘指数、发行价、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中签率、新股首日上市数量等可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提出了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新股发行的询价制度存在缺陷、新股申购不公,以及预披露制度的不完善等.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方面尤为严重.因此,需要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相应改革.改革的法治方向应该是向中小投资者倾斜;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证券供给:进一步完善信息预先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利用数据挖掘手段不仅可以构建投资者高频情绪指标,也有助于深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运行之间的内在联动性。选取2009-2018年共2 198个交易日样本,运用爬虫软件挖掘股票市场大盘评述的网络数据,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分析,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日度指标,利用DCC-GARCH模型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市场超额收益率和市场流动性之间的时变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超额收益率和流动性间存在时变相关性,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总体为正;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超额收益率和流动性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具有长期记忆性,并且会受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相比于牛市,熊市环境中股票市场的运行对投资者情绪的变动更为敏感;相对于月度数据,更高频的日度指标在刻画情绪与股票市场的相关程度时,能捕捉到即时、准确的信息。这些结论对于深入理解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和流动性的联动机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初始报酬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国IPO初始报酬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核准制实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分析了初始报酬率对IPO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揭示作用。结果显示我国IPO初始报酬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对IPO公司非系统性风险具有揭示作用,或者说市场反馈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投资情绪的变化往往会对投资结果及整个交易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如何客观合理地度量投资者情绪则成为实际研究中的重难点。考虑到以往使用单个指标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容易导致代理有偏和信息不足等问题,抛弃单指标度量方法而选用多维度指标来,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第一只上证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SSMISI),并在该指数的基础上考察了投资情绪指数与股票收益间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大样本数据考察论证我国存在着与国外市场相似的新股长期弱势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发现IPO长期价格表现不受规模效应影响,但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率是影响长期价格收益的主要因素,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及市场特征也对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分析盈利预测与新股发行定价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IPO的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能够接受盈利预测信息,盈利预测披露行为可以有助于降低新股发行抑价;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有助于降低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新股低价发行作为投资者投资补偿的压力,减少发行企业在抑价中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下央行沟通平抑股市波动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三次突发事件下央行沟通的政策效应,结论表明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央行沟通平抑股市波动的政策效果最好,不同时期下的时变研究也表明央行沟通能在短期内稳定股市波动,但中长期效应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是央行沟通与股市波动之间的重要传导渠道;央行沟通、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之间存在动态时变关系,央行沟通能够有效调节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之间呈现明显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与IPO高抑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IPO抑价率远远高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抑价率水平,难以从传统的IPO抑价理论中得到解释。中国A股发行制度的变化,无论是发行审核制度的演进,还是发行方式的创新,以及发行定价机制的反复,都直接影响了IPO抑价率。ANOVA分析结果表明,发行制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A股IPO抑价率的主要因素,而且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监管层通过降低IPO抑价率,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价值低估现象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偏相关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现象。分析了成熟市场造成新股发行价值低估的因素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程度的 .研究发现 ,中国股市过度超额初始回报率的本质是对二级市场的高估 ,它与国外的 IPO价值低估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