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西省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江西省 1995至 2 0 0 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着重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江西省兼具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城市仅有两个 ,近半城市由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不利的区位因素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2.
亚洲“四小”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的四十年时间里实现经济腾飞 ,它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出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 ,回顾和总结了亚洲“四小”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并由此对我国目前正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对小城镇间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进行定性定量两方面研究。并以石家庄市为实例,以2007年以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和石家庄市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贡献率平均为13.0%,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为10.79%。  相似文献   

4.
2008年青岛奥运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对 2 0 0 8年青岛奥运的经济价值进行研究 ,对青岛市、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 ,对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世界部分城市的奥运经济效益以及 2 0 0 8年青岛奥运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 :2 0 0 8年青岛奥运因投资巨大 ,但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不甚明显 ,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奥帆赛举办对青岛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它对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将带来极大的提升。通过研究发现:2001--2007年奥帆赛筹办期间,奥帆赛年均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年均多增长0.6个百分点,促进了经济增长;以GDP计算,年均拉动三次产业多增长0.02、0.41和0.91个百分点,以总产值计算,年均拉动三次产业总产值多增长0.11、0.55和0.62个百分点,优化了产业结构;拉动三次产业就业分别增长0.1、0.6和1.4个百分点,推动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奥帆赛对第一产业中的高附加值农业、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新兴的、高端的服务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青岛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相似文献   

6.
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在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下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据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内涵,并从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3个方面重构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1—2011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历史演变以及2011年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 (1)“十一五”前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优于“十五”期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下滑,但下滑速度趋缓;(2)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整体特征;(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山西、四川等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4)各省域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据此,各级政府需要有效协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目标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年的调整和建设,中国产业结构明显化.然而,面临新形势,尚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协调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主导产业选择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日本北九州1990年到2000年的产业关联系数变化趋势,反映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产业素质高级化。如何认识和借鉴北九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对加快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30个省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数据,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理论,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碳排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联立方程来分析区域 FDI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立方程中每个模型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区域 FDI 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01,间接弹性是0.146,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32,间接弹性是1.882。研究进一步发现区域 FDI、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都是促进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且区域 FDI 和区域碳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指导,运用反映产业结构专业化、产业结构稳定性和产业结构效益等评价指标,对1999—2008年新疆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指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入境旅游增长缓慢,产业敏感性较强,产业结构中高附加值的非基本消费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部门间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结构稳定差,结构效益贡献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新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阳是我国工业企业的重要基地,其振兴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已被列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要点。分析沈阳市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旅游的规划与设计、内部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对策,对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沈阳市科技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相关分析与大连市作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沈阳市科技与其他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关联程度普遍偏低,科技发展仍然没有能够与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环境四个方面很好地协调起来,尤其是科技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述城市经济群功能的基础上,从实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发挥辽宁城市群的作用,打造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应遵循的原则。论文分析了发挥辽宁中城市群的作用打造沈阳经济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沈阳经济区的途径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近30年的变动趋势表明,统计数据揭示了出现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相悖的现象。产业结构效益评价发现,虽然其综合效益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结构贡献是下降的,说明其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地得到优化。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每一个产业的内部贡献,揭示了第二产业相对较好,第一、三产业均存在技术进步贡献在减弱,剩余劳动力制约产业效益的提高等问题。同时第三产业还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合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完善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与劳动力的利用率;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终实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EMME/2软件于1995年开始在沈阳市交通规划中投入使用,沈阳市最近10年已经 个人出行调查和机动车出行调查,并通过EMME/2软件建立了个人出行和机动车出行模型,目前,沈阳交通规划正在沈阳市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沈阳市,很多重要的交通项目都是通过EMME/2软件来进行分析的,其中遥一些项目已经完成,如何,EMME/2软件已经成为沈阳市交通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沈阳市民法律意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沈阳市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对沈阳市民法律地位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提高沈阳市民法律意识研究的途径,对提高市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进行全面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劳动力迁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劳动经济学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国内外劳动力迁移的现状、特点,并结合辽宁省的数据,总结了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托达罗的乡村——城市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而基于eviews6.0操作平台,利用1990年至2010年辽宁省的数据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消费物价指数、就业率以及平均工资对人口迁移的显著影响,由此提出有利于劳动力迁移、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灰色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诱因复杂的特点,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客观归类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拥挤踩踏事故评估灰色层次分析模型,并以沈阳世博会综合馆进行实例分析,得出安全等级,实例表明,灰色层次评估方法具备实用性,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风险情况,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沈阳地区村镇现有人口约252万,约占沈阳户籍人口的36.6%,其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对沈阳整体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人居环境是系统的环境工程问题,由居住人居环境、社会人居环境、经济人居环境、生态人居环境等方面构成。由于种种原因,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居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采取适当的对策,改善沈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解决经济转型问题,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使沈阳市成为装备制造基地,使主导产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构建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创新基金投入系统、创新人才服务系统、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系统、创新资源引进系统,以及建立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塑造沈阳现代制造文化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在沈阳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