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2.
生活和作文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同时作文也是生活的需要。存在决定意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玩转生活     
正进入没有繁重课业的大学,你会发现老师们不再见缝插针地讲题,而是上完课便"不知所踪";你也会发现,无需再为偷得一时闲而与父母"斗智斗勇"……大把的空闲时间从天而降,幸福得简直无所适从。但是,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就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如何把学习之外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你或许可  相似文献   

4.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不是学生缺少素材,而是缺少我们老师对素材进行相应的策划,以至于学生无米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好文章总是作者心灵的颤动,激情的流淌。但并不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当学生睁大眼睛去关注生活,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有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有了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心灵才会颤动,激情才会流淌。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拥抱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策划。  相似文献   

5.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自然有趣、情韵十足的。学生学识、生活积累、思想情感贫乏造成不会写作,认为写作是苦差事。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这样,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命题——写作——上交——批阅——发还的作文教学程序,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形成了"准备说"、"过程说"、"意味说"等诸多不同观点.从生存论角度来看,教学作为一种"为了生命"、"基于生命"、"在生命间"进行的生命活动.既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生活本身.简言之,"教学即生活".因此,教学与生活不是工具性关系,而是本体论性的契合关系.但"教学即生活"不是"教育即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翻版,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不能将它们混淆甚至等同.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丽雅 《山西老年》2012,(6):33-33
现在,有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很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11.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作文与生活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写作要求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获取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文章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写作教学中,表达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来不是写作的,写作不是人类的本能意愿。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却是人不可或缺的行为。“任何生命机体的积极性归根结底都是由它的需要引起的,并用来指向于满足这些需要。”①如果我们把作文教学和人的生活需要等本能联系起来,去探讨写作动机,从“本”上下功夫,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看来生活与作文是紧密相连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应是学生自我表达和生活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航向标有趣!一、作文原来这么这次作文,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蓝图的憧憬,和大家一起分享该多好呀!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教育儿子的名句。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如果你想写同学,完全可以写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蛋;如果你想写自己,也不一定要写如何如何认真刻苦学习,如何如何“改邪归正”。点滴小事都可以写进作文里:额头上…  相似文献   

17.
给作文正名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是人的需要.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表达与交流"为标题,替代以往大纲中"写作"、"写作教学"的表述,将其作为必修课程的一个目标提出,体现了作文理念的转变."表达"、"交流"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需要,更能使人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作文的生命之源,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冲动。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才有真实的情感;有了对生命的渴求,才有创造。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0.
葛晓光 《社区》2004,(17):63-63
追求“完整”人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为工作所累,只注重事业成功终究不是完美的一生。关注生活,寻找快乐,记住,生活本来就是你的!不要让办公室的压力把你风化变老,给生命以持久的鲜活,这才是最根本的。中年再做一次新鲜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惟一内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们不仅会在物质上垮掉,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到难以解脱的束缚,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深刻的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