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老舍被公认为幽默大师,"京味"派作家。然而细读老舍,莞尔之余总能感到一股无奈、悲凉之意,悲剧,在老舍笔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老舍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平凡的小市民,小人物,他们怀着朴实甚至卑微的愿望想融入城市之中,过正常的生活,但往往均以失败而告终。文章通过"介入/逃避"这一较为独特的视角,归纳、分析出老舍笔下人物在传统与现代、乡土中国与都市中国的夹缝中欲进还退,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探讨其悲剧根源,并由此提炼出老舍叙事作品悲喜交融的独特的美学风格特点。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挖掘出老舍创作中的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差不多老舍没和教育事业断过缘",展读老舍的全部小说,以教育为题材的占了大多数,清晰可见老舍是个有较为系统教育观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独特的.老舍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多方位地指出了教育界的种种现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赵清阁是将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改编成电影剧本的第一人。文章剖析了原著主题以及赵清阁对诗意的抉择,探析了改编者与老舍之间的"诗意",分析了赵清阁如何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对人物进行二次创造从而再次呼应了小说主旨。  相似文献   

4.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之所以风格鲜明,魅力独特,是因为它是作家在一整套文学语言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实践的结果。老舍先生的小说语言形成了三大独特的系统:字、词、句、段、篇、章的表达系统,辩证统一的审美系统,以“心”立“言”、以“言”造“境”的语境系统。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北京市文联共同主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等单位协办的“纪念老舍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2月3日至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约120位国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以“老舍和二十世纪”为主题,除收到学术论文58篇,学术著作11部外,还有不少精采的发言,内容涉及20世纪中国文学巨擘老舍的方方面面。现将大会主要学术论点概述如下。1 老舍创作研究在大会成果中占较大比重。1.老舍幽默艺术研究。老舍素以独特的幽默著称,这就难怪老舍的幽默艺术在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受北京浓郁民间文化、近代尚武任侠潮流,以及个人成长环境、个性气质的影响,老舍承继了传统侠义思想,不仅以"黄天霸"这一经典形象集中书写民间侠义,塑造战时江湖奇侠,而且将其发展为战时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赋予了武侠文化更为崇高的精神价值。抗战时期对以"黄天霸"为代表的侠义精神、民间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位、思考,是老舍将传统思想进行现代性转换以期服务抗战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这种关注战争的特殊"启蒙"眼光是老舍在"国族至上"理念下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理性审视,也是战时老舍写作的特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老舍抗战时期的喜剧呈现出政治讽刺与文化批判相交织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意蕴日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三幕喜剧《面子问题》就是其中历史文化意蕴最为丰厚的一部,它对"面子问题"这一"中国精神的纲领"进行了深刻的解剖,从而成为老舍的喜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一部耐人寻味、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老舍早期长篇小说的艺术个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老舍艺术风格的初期特征以及某些不够成熟之处。作者认为,这些早期作品是老舍长期锤炼和创造的独特风格的良好起点。  相似文献   

11.
爱情作为永恒的文学主题,在老舍的小说中却绝少出现.点染其小说间的是一个个凄恻、平凡的婚恋悲剧,正是它们使老舍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显示出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本文从分析老舍小说在表现婚恋主题上的鲜明个性入手,着重探讨了老舍对妇女解放、婚恋自由价值独特的思考,从而揭示出老舍小说中婚恋描写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2)
2007年是张恨水先生逝世40周年,这位曾被老舍称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信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也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是他创作中十分独特,而又一直未引起业内研究者关注的一篇。从"新"与"旧"、审丑与审美、讽刺与幽默,以及重要的现实主义等方面,进行了阐发,意图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篇小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老舍的《二马》中,"英国"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它既是高傲冷漠的异邦,又是科技先进的理想国度。这种复杂形象中折射出的是老舍面对英国时既拒斥又自卑的矛盾心态,而这种矛盾心态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交往的历史中心态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6.
《丁》是老舍的一篇十分独特的小说 ,至今没有一篇专文评论。此文论述了《丁》作为意识流小说主观性、直感式、快节奏、多色彩地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的特点 ,并从多角度论述了《丁》的作用 :它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丰富性 ;它是老舍超越自我的明证 ;它为老舍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底肥 ,为老舍现代小说民族化的探索提供了条件 ,打下了基础 ;它是中国较早的意识流小说 ,与其他意识流小说一起 ,汇成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 ,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即以风格独特,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扬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主要从事戏剧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龙须沟》与《茶馆》,是我国话剧艺术的瑰宝,后者还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略论老舍作品的民族文化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杰出的民族作家老舍 ,这是新时期老舍研究给老舍做出的一个准确定义。老舍的作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自己的民族出身和自己的文化归属 ,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所有问题的思索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找寻。特定的写作背景决定了老舍作品除了主题上和时代合拍以外 ,更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文化 满族文化 (旗人文化 )”的“京味儿”文学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0.
从老舍新诗具有启蒙和抗战的双重身份,从老舍新诗创作由"舍予式"到"老舍式"的发展轨迹,来论述老舍新诗叙事性的嬗变以及它们对中国新诗叙事性所做出的成绩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最终得出老舍是一位优秀的现代抗战诗人和讽刺诗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