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舍在小说《二马》和一些散文篇章中塑造的英国形象是立体化、多面性的。其中老舍有所侧重,他以异域作为窗口来打量、审视中国的国民性等问题,并希望能够借鉴英国的闪光之处为中国的振兴与强大开辟新路。由于老舍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与特定的历史情境关系,老舍在塑造英国形象时有了认同与否定、借鉴与排斥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小说<二马>和一些散文篇章中塑造的英国形象是立体化、多面性的.其中老舍有所侧重,他以异域作为窗口来打量、审视中国的国民性等问题,并希望能够借鉴英国的闪光之处为中国的振兴与强大开辟新路.由于老舍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与特定的历史情境关系,老舍在塑造英国形象时有了认同与否定、借鉴与排斥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包含了许多作者本人对英国文化的理解。由于老舍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创作意图所决定,描述英国形象的优点时,有时就难免美化他们,写他们的缺陷时,又会情不自禁地丑化他们。老舍赞赏富有理性的英国人,因为中国人缺乏理性思维;老舍痛恨英国人的骄傲,因为自己处于弱小民族地位。老舍小说中的英国形象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审视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作者以《四世同堂》为核心,分析作品中英国人富善先生这一他者形象如何从不同角度引发了对“自我”的反思;进而指出老舍赋予英国人富善形象的情感认同以及对其缺陷的分析,不仅使富善在老舍笔下的英国人中具有了独特性,并透射出老舍对殖民主义的警惕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反思态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以小说家姿态登上中国文坛的艺术大师,老舍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强烈的小说创作主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与话剧文体规范之间的错位,形成了贯穿老舍抗战时期话剧创作始终的矛盾心态,进而成为导致他抗战话剧艺术性匮乏的潜在原因.这一创作探索过程为他解放后的话剧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舍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对新旧人物不同的道德褒贬和作品中流露的挽歌底蕴等三方面的深刻错位.老舍是感觉经验型作家和他的末世人心态这二者导致了这种错位.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从个性气质、人生经历到创作活动、艺术风格都表现出一个地道、典型的“文化人”形象。而这种“文化人格”的铸造恰恰契合着“五四”文化的东西撞击和古今裂变,老舍在文化批判和人生选择中常常陷入矛盾与困惑,从而造成了其人格的深层故障和郁结。认识到这一点,对老舍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与探讨定会有所裨益。本文拟从职业选择、伦理冲突、政治观念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略作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早期爱情诗中反映出他对情爱和女性的矛盾思想。一方面,他肯定世俗性爱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他的爱情诗表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和歧视女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这种矛盾心态是当时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现实和诗人坎坷的命运际遇在其诗作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在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三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逐"新"追"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文章通过剖析他们的心态和性格特征,透视出老舍作品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小福子是带着老舍对真善美的探索和追寻的美学理想走进《骆驼祥子》的人物画廊的。她是作家理想中的一个悲剧形象。小福子形象的创造充分显示了老舍以严肃、沉郁、悲怆为主要特征的悲剧美学风格,并与整个作品一起标志着他前期悲剧美学思想的臻至成熟。悲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老舍认为悲剧“主要的是表现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描写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在他看来,悲剧主要是表现人的命运,即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这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他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置于这种矛盾冲突之中,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善良品格和欲求,并使之与环境交搏而最终归于失败的悲剧命运。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  相似文献   

11.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舍与国民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精神的范畴来自鲁迅等先驱,但老舍自有其独特贡献。老舍的眼睛既是市民的眼睛,又是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眼睛。他眼中的国民精神是全面的、发展的,从简单的善恶对立发展到辩证的交错组合。他笔下国民精神的主流是他舍尽心血描写的大量平凡而又复杂的中间人物。老舍是集传统精神之大成的现代知识分子。他的内心世界与处世态度存在着矛盾,因而他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分子。国民精神具有时代性,当代作家应从老舍的成就和不足中领会出国民精神与当代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平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常借用众多人物形象及其特殊时代背景,表达出对北平文化的深切关注。从家族文化、商业文化、旗人文化3个方面探求了老舍小说中展现的北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文学创作一直受到世界优秀文学的精神滋养,在老舍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把老舍作为"接受者"来进行研究,着重考察老舍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但是,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广泛影响的作家,老舍作品的影响力也是世界性的,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声称阅读过老舍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在世界文学范围之内,将老舍视为"影响源",有许多有待开掘的学术课题。老舍影响之于勒克莱齐奥文学创作的意义这一论题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恰当的个案。  相似文献   

15.
回溯和梳理老舍解放后的创作,人们可以看到作家精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前期和后期创作的不同追求以及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复杂风貌。  相似文献   

16.
老舍被誉为民族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一直被作为地道的京味儿写作的典范。但是在五四欧风美雨后的中国,连老舍的语言也免不了带有欧化的气息,这不仅体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在成熟期以后的作品中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自觉化。  相似文献   

17.
老舍1962年创作的《正红旗下》,前11章实现了旗人民族身份话语与主流革命话语的统一,这种统一使老舍获得了写作的信心与写作的生命力,也使这部作品成为老舍建国后作品中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不幸的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老舍创作中的民族身份话语与革命话语无法保持步伐一致,使之陷入了两重话语相悖而形成的写作因境中.《正红旗下》不得不搁笔,成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18.
《老舍五则》在舞台上是各自独立的五部作品,相互之间并无情节上的内在关联,但它突出了人性关怀这一点,并贯穿于全剧之中。国将不国,固然使人痛心疾首;而人已非人,却更加令人悲愤不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老舍依然沿着自己的创作主题,继续关注着国民性的问题。在其短篇小说《柳屯的》中,他批判了国民性中的骑墙哲学,并对与此相联系的明哲保身、看客等心态进行了揭露。同时,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被"立"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