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分别对苏联与中国的经济恢复、政治稳定及振兴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令人惊讶的是列宁与邓小平对各自经济改革所定基调截然不同。前者为“退却”,后者为“前进”。研究这一差异、原因及后果,总结其中经验与教训,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成熟与发展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后苏联国家受到具有所谓“民主”意义的“颜色革命”的袭击,文章对此的反思是:(1)2005年中亚经历的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大不一样的“革命”。(2)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它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这点看,2005年中亚发生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3)最近30年来的“民主化”运动、“伊斯兰革命”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式“民主化”为背景的现代化“革命”相关。喧哗一时的民族分离运动似已退潮,“颜色革命”也受阻,恐怖主义和被认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却让美国头痛不已,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华盛顿搬起“民主化”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3.
抗击"非典"的传播学思考--兼论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突发事件中,日益成熟的当代媒体完全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要贯彻真实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法制性原则.新闻采编播人员和调控机关应具备特殊素质,承担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及管理方法所存在的弊端,我看主要是缺乏民主和公开监督。因此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新的干部人事制度“要贯彻和体现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提出要“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因而,搞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的公开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此需要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第一、录用干部公开化。要改变过去那种神秘性和主观随意性的选人用人方法,实行面向社  相似文献   

5.
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是在非斯大林化运动中产生的,其认为自己的合法性和真理性来自列宁确立的研究原则。其实,与其说是列宁创造出了这些原则,不如说是斯大林按照自己的政治实用主义方式创造出了“列宁主义”。因此,苏联学术界在非斯大林化运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主义。  相似文献   

6.
论周恩来的公开性思想张建德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思来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公开性的思想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重新学习这一光辉思想,深感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开性思想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体现,列宁说过:“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难曲折、起伏跌宕 ,它由南斯拉夫改革的“风起苹末” ,扩展为震动整个苏联东欧的改革风潮 ,从发端到受挫、从再现到停滞、从实进到演变 ,三次勃兴 ,三次受阻 ,最后在彻底革新社会主义 ,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号下 ,出现了向资本主义全面“和平演变”的结局。一、南斯拉夫从“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再到危机与内战   2 0世纪 40年代末、50年代初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 ,顶住了苏南冲突、经济困难、民族矛盾和国际封锁的重重压力 ,率先走上了革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道路 ,拉开了苏、…  相似文献   

8.
“北库页岛利权”问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中 ,日苏两国调整关系过程中的矛盾焦点。苏联在国力暂时软弱情况下 ,为换取日本撤军被迫签定“利权”合同。随着国力的增强 ,特别是二战爆发后日本急于“北守南进”,苏联要求解除“利权”合同 ,最后在日本处于战场极为不利的形势下 ,“利权”合同被解除。日苏“北库页岛利权”之争 ,实质上是该岛石油控制权之争。  相似文献   

9.
丁海力 《学术研究》2003,(12):153-153
2003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了第5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对“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原则,是苏联现阶段十分重视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全面改革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各种重要场合,苏联领导人言必谈公正,把公正原则作为衡量一切改革措施是否正确的试金石,提出要努力消除社会中诸多不公现象,实现社会公正。分析一下苏联公正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纠正不公现象的措施,对我国改革中如何确立公正原则,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苏奎 《兰州学刊》2011,(7):115-119
苏联影响是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文学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从宏观上来讲,中共承袭了苏联的文艺政策,将文学纳入政治轨道,土改文学成为推动土改的宣传手段,参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从文本角度来看,土改文学在主题、框架、人物形象以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苏联文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苏联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 ,导致严重的政策失误 ,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在东方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华寻找政治同盟。南方实力派陈炯明资深的革命经历、对新生苏俄的赞美和尊崇、反帝爱国的政治态度曾一度使他成为苏俄、共产国际选择的联合对象。然而事实证明陈炯明并非莫斯科式的革命者,"六一六"事件发生后,陈氏对莫斯科和中共的态度也急转直下,苏俄、共产国际结束了联合陈炯明的尝试,从而转向与孙中山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红军东征目的诸多误说,或以偏概全、或错解史料、或罔顾史实,影响人们对东征战略意义的正确理解,且易造成历史认知混乱。红军东征,其目的包含了根本方针、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三个层面,其目的就是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根本方针,实现"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战略战术目标,完成"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后期苏联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登台。它不仅消解苏联的主流意识形态,颠覆其核心价值体系,而且诋毁苏联社会公共政治文化,干扰公众的政治评判,还顺应了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危害到苏联的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的缺口又加剧了苏联解体。我国应警惕这股错误思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问题。苏共过分重视民主的实际内容而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实践证明,没有程序和形式保障的民主发生了异化,背离了其初衷,民众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的侵犯。苏共始终作为人民的代理人管理着国家的一切,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挑选和层层任命,人民既无权选举他们,也无权监督他们,导致人民与政权长期分离。在没有民众的监督与制约下,苏共无法抵制权力的腐蚀作用,蜕变成为自身谋利益的党,干部特权制和权力私有化现象严重。苏共的执政理念也存在偏差,强国目标始终高于富民,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忠诚始终强于对民众利益的忠诚。正因为人民无权对国家的发展施加影响,所以他们也不珍惜这样的国家,最后冷漠地注视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冷战形成中 ,固然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是根本原因 ,但意识形态的对峙 ,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苏利用意识形态 ,扩大、巩固自己的阵营 ,形成两大阵营的对立 ,并把它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同时由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阻碍了正常交流 ,加剧了双方的猜疑和不信任 ,加速了冷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柳经纬 《社会科学》2006,(10):92-99
在传统的民法里,婚姻家庭关系、劳动关系和土地财产关系的调整,均属于民法的任务,但在前苏俄民法里,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都脱离民法而呈独立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承袭前苏俄的法律观念,也将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从民法中剥离出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回归民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社会和俄语的影响类似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俄语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以后缀法构成的俄语名词。这类名词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和时代特征,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生活。本文试图概括和总结这一时期借用后缀法构成的俄语新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