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某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985"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了解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因此,我国高校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培训专业师资,增加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强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进而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唐山三所高校的三百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媒介素养现状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媒介素养的不同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媒介素养综合能力仍有待提高.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日益普及,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采取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从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通过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4.
后喻文化时代即前辈人需要向年轻人学习,社会才能进步,以创新和反从众为价值取向的时代。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影视媒介素养培养的教育环境发生本质化的改变,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制订出大学生影视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即教师要成为大学生影视媒介素养的导航者,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地选择适应当代影视文化新特点的教学内容,解除"师—生"的固有身份界定,进入"师—生—友"的全新角色,加强校园网络数据库建设,用主流影视文化占领大学生收视"高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展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实践的途径是对符号表征的信息化处理。符号表征有"所指"与"能指"之分,信息表征有"意义"和"意向"之分,所指的意义与能指的意向将人、媒介、信息相联系,作为文化层面的媒介素养由此展开实践的可能性。本文以索绪尔提出的符号任意性原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表意实践的内因性开展研究,力图揭示表意实践何以开展的可能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能否更好地为大学生所用,取决于大学生本身媒介素养的高低。当前,大学生自发生成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在承载大学生成才功能上令人担忧。本次调查以邯郸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从媒介素养包涵的三个层次,即接触、选择、分析和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建构批判意识的防范能力和自觉自律的改善能力来开展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中,我们试图了解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构和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做了客观阐述,并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媒介素养事关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文章从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以兰州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媒介素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影响着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交往。以分析"90后"大学生特点为基础,介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持的基本特点,探索性地论述手机媒介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与维系所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同时阐述了手机媒介的工具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3年间以90后大学生为报道主题的1893则网络新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新闻报道倾向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正面报道次之,负面报道最少;90后大学生正面媒体形象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热心公益、创新创造、自立自强、见义勇为、感恩孝顺和爱党爱国,负面媒体形象主要表现为违法犯罪、柔弱娇气、道德失范和铺张浪费。  相似文献   

13.
在手机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加复杂和艰难。本文通过引入媒介依赖理论,分析如何在手机媒体环境下采取有效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东华理工大学连续7年新生心理普查为基础,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80后"与"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作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偏执、焦虑、敌对症状方面存在着差异;男、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均有待改善。基于此,提出了做好"90后"群体为主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对"90后"的整体评价褒贬不一,略带神秘色彩,而高校"90后"大学生已入学一年,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中不得不研究的对象。通过提炼问卷调查的数据和个别访谈的切身感受,分析得出"90后"大学生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和高校思政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工作原则,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90后"高职大学生与以往任何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在分析"9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中引入精致化管理理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十所高校"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国家政府形象认可度越高、对社会热点问题越关注、对党员在热点问题中的表现越认可、对经济转型和社会风气因素负面认知越低、个人想法受周边因素影响越大、感知校园文化越积极,总体政治信仰得分就越高。"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心理特征调查入手,通过实证统计和定性访谈,分析归纳了90后大学生典型的网络行为及心理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生活化、便利性、休闲娱乐化和互动平等性等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对新媒体及媒介素养的定义进行概述,探讨新媒介素养的内涵,分析信息时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媒体和学生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机制加以诠释,即形成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90后"大学生骨干为核心对象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