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其独特优势。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制度与观念约束、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冲突、内部失序与外部失范并存等多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部治理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等途径,实现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确保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确保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民社会与善治理论是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支持,专业优势、效率优势、资源优势、沟通优势是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优势.理论支持与现实优势表明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独自力量不足以应对频繁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背景下,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探析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性及其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揭示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具有民间性、灵活性、专业性、公平性等显著优势,同时存在法律、制度、资金、文化方面的障碍,提出从政府角度和非政府角度来加强中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是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回应农村治理危机、重构农村治理秩序的现实需要.近年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农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主要功能是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利益表达与整合、社会资本积累.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合法性困境、资金人才匮乏、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作用,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逐渐显露,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呈现出高发态势。其应对和处置越来越趋于复杂,仅凭政府的力量已难以应对,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以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对公共危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强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等对策,以实现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黎慈 《南都学坛》2008,28(5):102-106
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志愿者组织自身的特征使其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法律保障机制、救援的经费缺乏保障、志愿者欠缺专业特长和缺乏理性精神等严重不足,应对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应当正视不足,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以及志愿者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以保证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确保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成为政府和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下的人类社会,已经嬗变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结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将虚拟社会作为其发展壮大的组织载体,在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网络危机化解的有效性、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的全面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形成了影响与冲击,成为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当从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供给、正确处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强虚拟社交领域的管理、营造高质量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等途径加以应对,最终促使非政府组织真正在虚拟社会中体现出它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频发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超出了单个的行政区域,具有一定的“跨界”特性,某一行政区域政府的单独治理已经出现了明显弊端,因此,公共危机的跨界合作治理成为世界各国危机治理研究的焦点。云时代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合作,为解决公共危机的跨界合作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地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志愿服务意识薄弱,缺乏社会公信力;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和政府的不信任也导致合作的局限性。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治理中应进一步完善合作法规、改变政府职能、扩大合作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并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10,30(5):109-115
城市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等四大类。为了解决城市危机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危机管理应运而生。城市危机管理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包括危机机构的设立、危机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危机预测评估、危机处理和政策制定等,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四大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就是做好公共服务。NGO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政府是影响NGO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要为NGO提供健全的政策法规制度,注意提高NGO从业人员的政治地位,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不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和谐的社会态势。NGO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注意适应社会的需求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公众支持。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进入公共危机事件高发期,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政府做好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公共危机信息预警体系的内涵,指出公共危机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危机信息预警支持保障系统是其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公共危机信息预警管理的视角出发,从政府和社会公众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三个层次、16个三级指标的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被网络等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市"钉子户"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化解这场公关危机,使此次事件得到平息。但"钉子户"事件却显现出政府公关危机治理方面的问题,如政府危机公关体系不完善,对媒体重视不够,与公众沟通不畅等。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公关的主要角色,应培养政府人员的现代公关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关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双向沟通机制,从而成功地解决危机。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既是一种精神资源,又是一种能力资源,它是事关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危机的发生,对政府形象建设提出了挑战,表现为:社会公众期待政府形象的理想性,危机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塑造诚信形象,通过指挥和组织危机的处理塑造服务形象,通过理性治理塑造责任形象。  相似文献   

17.
就当前国外危机管理现状而言,危机管理依然存在着管理体制上的集权与分权、危机沟通上的公开与封闭、管理路径上的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与此同时,政府危机管理也逐渐实现了从应对危机到管理危机、从政府管理到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从民族国家管理到国际合作管理的范式转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必须在管理意识、管理模式和管理重心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全面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和改善政府形象;有利于民众认同政府的危机治理政策;有利于民众参与危机治理。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处理方式失当;危机处理机构不健全;漠视民众的生命安全。在公共危机治理中重塑政府公信力应从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政府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大阪、神户一带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除了7级大地震本身的超强破坏性以外,日本政府在这次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严重失误则是造成震灾恶性后果的人为原因.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危机管理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等充分说明科学的危机防范意识、权变的危机管理机制、通常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创新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