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桂客 《今日南国》2006,(15):21-21
随旅行团去了趟河内。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冲积平原西部,距下龙湾约180公里,人口300多万,是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内给人印象最深的有四大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曾经为越南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如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友,越南计划委员会主任杜国琛,越南交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阮廷现,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校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黎贵安,越南交通部设计院院长陶春林等知名人士。2001年11月,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校长黎文学率团访问我校,探讨两校合作的可能性,签订了两校合作意向书;2002年4月,我校周本宽校长率团访问越南河内交通大学,就两校合作事宜进行具体磋商,确定了与越南河内交通大学合作的具体细则和时间表。至此,我校与越南河内交通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进…  相似文献   

3.
越南记趣     
苗条的国土 越南最大的特点是国土形状非常狭长,南北长约165O公里,东西最窄处仅50公里,全国地形呈“S”型。 初到越南往往有个错觉,以为到了首都河内便可说到过越南了,其实不然,河内在越南的北方,只是一个政治中心而已,其经济中心在南方,即胡志明市(西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还有千余公里的路程。所以越南的导游经常告诉人们:我们越南有四个苗条,第一苗条就是“国土苗条”。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越南观光活动中,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美好而永久的纪念。其中有两张特别使我们难忘。一张是和越南老婆婆的合影(见图左)。那天我们在河内巴亭广场参观游览,集体像照完后,开始自由活动。我和老伴正想到河内的商业闹区看看,准备采购点回国的纪念品,在广场拐弯处碰上一个卖斗笠的老太太,于是就交谈起来。老人是河内人,今年68岁,家就住在巴亭区,和许多越南百姓一样,老人对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说:“她家的生活还可以,现在来河内的外国人多了,在家呆着也没有事干,这不,就流动着在广场卖越南斗笠,很多…  相似文献   

5.
我院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自2007年至今,已与4所东盟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7年3月,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签订《中国百色学院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我院三年与四所东盟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越南的模特儿远远不及世界超级模特儿来得风光,压力也不比后者来得大。 越南的服装展和选美赛,如雨后春笋般在河内与胡志明市涌现。特别是在胡志明市,该市是越南的服装首都,同时也是越南第一个出现模特儿中心的城市。 不但如此,年轻模特儿的脸孔与身段也不时在杂志上出现。 越南少女向往的职业 1993年以前,当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还未在胡志明市举行服装展时,模特儿这一行业在越南是前所未见的。但自该服装展  相似文献   

7.
刘树田 《老友》2008,(8):23-23
1966年,我参加工程兵总司令部赴越战地考察团,考察了八个月。当时我驻在部队中传颂着三个战士的故事。我们在越南的修路部队有三个战士,押送一车货到越南首都河内,车在路上出了事故,三个战士受了伤,送到河内的一家医院治疗。这家医院收治  相似文献   

8.
越南是一个东方传统与西方色彩交融的国度,历史上的越南属汉文化圈,而咖啡文化源自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随着时代变迁,渐渐融入了越南本土文化印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河内咖啡馆名进行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其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有挣脱汉文化影响的倾向,越南现行文字除了使用方便识记的拉丁拼音文书写外,语音、词汇、语法很大程度仍是受汉语影响,但也保留着本土的特色发音,纯越词和汉越词的交融使其增添了一份细腻和多彩,对咖啡馆别具匠心的命名,无不体现着河内人民丰富的生活方式、细腻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商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曾经为越南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如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友,越南计划委员会主任杜国琛,越南交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阮廷现,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校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黎贵安,越南交通部设计院院长陶春林等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0.
孟红 《百姓生活》2011,(5):60-61
胡志明是越南著名的革命家,他于1969年9月2日去世,享年79岁。坐落在越南首都河内巴亭广场的胡志明陵墓,是越南人民景仰的地方。40年来,胡志明的遗体一直被保存在水晶棺里。躺在水晶棺中的胡志明面色红润,仪态安详,银须清晰可见,就像经过一天辛勤的工作后正在安睡。  相似文献   

11.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是一部记录越南北部民族生活史的拓片总集,它的原始材料均为散落在庙宇、村社、神祠等附近的碑铭。它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越南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北部民族的生活风情,时间跨度从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从道德、制度、风俗、宗教等四个方面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汉文化影响进行了释例,爬梳出越南河内以北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王玉琴  李铮 《华人时刊》2008,(11):83-84
我是做摩托车配件生意的,一位在越南经商的朋友说,做这一行在那里最能赚钱!2005年春天,应他之邀我就离开家乡合肥,来到了这个充满神秘的热带丛林小国。在河内,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清晨,只见满大街都是呼啸而过的摩托车,黑压压的一片,像黄蜂一样飞奔疾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越南人常说,他们和美国都是"车轮上"的国家,不同的是,美国人开的是汽车,而越南人开的是摩托车。据说,这里普通的四口之家  相似文献   

13.
走近越南     
2000年11月上旬,我们有幸去了一趟越南的首都河内,以及海防下龙市等地。在海内呆了两天,总的印象河内很爽,很美。真有点像我们中国南方的某个城市,空气很湿润,潮潮的,热热的,飘散着一股栀子花的香味儿,扑在脸上,很是惬意。河内城区不大,街道很整洁,高楼大厦不很多,大部分建筑是二三层小别墅楼。道路两边处处是绿树花丛,树的枝叶油绿油绿的。河内摩托车很多,可谓一景。站在马路上望去,绿灯一亮,摩托车就像潮水一般轰鸣着长驱直下,很是壮观。市区的巴亭广场是举行大型集会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这个广场四周也是胡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件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和一位叫黄隆生的同志协作制成的。1907年,孙中山发起镇南关之役时,得知华人黄隆生在越南河内开裁缝店,于是特请他来,想让其为自己制作一套军服。  相似文献   

15.
永乐《交阯总志》三卷,为明代永乐五年(1407)新设立的交趾布政使习所修的地方志(其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共和国的北方)。不载于明史《艺文志》。在国内亡佚已五百多年。法国人1932年在越南河内出版时,误题为《安南志原》。北京图书馆因其法  相似文献   

16.
对铜鼓的起源问题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戈露波(V·GcLoubew)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史前学会议上提出了铜鼓起源于东京南部和越南北部的观点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民族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铜鼓的起源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观点:铜鼓起源于荆楚民族;铜鼓的创造者为古代印度尼西安人,即居住于杨子江中游的“濮越”人;铜鼓的创造者是云南的“濮人”;铜鼓是云南的“百越”人创  相似文献   

17.
如果到越南河内或其它大城市而没有乘过一次三轮车,那就是你已错过一种在任何地方都很难找到的乐趣。 在亚洲,有各式各样的三轮车;中国的三轮车,蹬车人在前面,乘客坐在后面。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蹬车人在乘客座位旁边。而在越南,三轮车的式样则有尊重乘客的意思,因为蹬车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1 日访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时,在河内向越南国会发表了题为《增进友好互信,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讲。他说:“今年是中越建交55周年,也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胡志明主席诞辰115周年。此时此刻,我  相似文献   

19.
快乐越束游     
云千  人桂 《山西老年》2013,(11):33-33
下龙湾风光迷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班,我们来到了越南河内,开始期待已久的越南、柬埔寨之行。下榻不久,我们便转车直达下龙湾。下龙湾是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之一,在无垠的海面上,“突显”出近两千座秀丽的小岛礁,万顷碧波中,山水相映神韵非凡,这里又称“海上桂林”。我们一行租了一艘小游船,在美景中荡漾,如痴如醉、恍入仙境。一位有心游伴取出小音箱“奏响”舞曲,大伙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接着晋剧清唱、男女声二重唱、诗朗诵轮番登场亮相,一场自发的小型联欢会有声有色,从业多年的越南导游小姐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20.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越铁路是指云南昆明到越南河内的一条窄轨铁路,是法国侵略云南的见证,它的修建对云南近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滇越铁路通车前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情况的对比,论述了滇越铁路的通车对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