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金冬 《南都学坛》2007,27(1):60-62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桃洲 《南都学坛》2007,27(1):58-60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并演变的“先锋诗歌”,并非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内部之间的差异不一而足。当我们在今天来谈论“先锋诗歌”这一概念时,不能不考虑当代中国20多年来变动不居的历史文化语境问题,也就是说,1980年代的“先锋”在1990年代以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先锋的意义与价值,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矛盾和相对主义的时代,对“先锋”的理解与张扬有一个如何重新开始的问题。也许,真正有意义的话题是,诗歌如何赋予匮乏的时代以启示或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框架,研究中国转型时期的伦理困境和道德秩序建构。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宗教学的相关理论,系统阐述道德生成与演进的“多元自发秩序观”,同时,着眼于中国由传统的乡土社会向市场化的契约社会的演变过程,分析这个过程中市场半径和交易范围的扩展,并探讨这个过程中诚信作为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德失序”状态。最后分析了贫困化、社会分层和选择机会的严重不均衡对转型时期社会成员伦理行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纵观西方伦理历史,德性伦理经历了由盛而衰到复兴这一过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在经历了中世纪神学伦理、近代契约伦理后,逐渐衰落,已经处于边缘化状态,到了现代,它又重新被许多伦理学家认识,成为继元伦理、规范伦理后最引人注意的理论,其中对德性伦理贡献最大的当属麦金太尔。综观西方德性伦理的历史,结合社会现代性特征,我们能够合理地推论德性伦理将走向一条辩证复归的道路,这条道路有着现实的挑战,同时也有着实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道德支离破碎,德性伦理将与其它伦理形态共建一个动态、多元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 ,我院主办了全国性的“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 ,旨在探讨如何借鉴儒家伦理的优秀成果 ,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 ,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相承接 ,切实有效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近 40名专家学者 ,以 40余篇论文及更多的口头发言 ,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与会代表立足当代社会 ,放眼 2 1世纪 ,深入探讨 ,相互切磋 ,创见纷呈 ,对儒家伦理的精华作出了许多新的阐释。会后 ,我们又先后收到一些参予讨论的稿件 ,反映了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热忱关注。有鉴于此 ,本刊特辟“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专栏 ,将陆续刊发部分论文 ,以为推动这一极富现实意义的理论研究之芹献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伦理中,保持人的主体独特性、自由性是首要问题。技术哲学内在转向的代表性思想道德物化理论可为信息伦理研究提供“主体性”和“内在视角”两个主要启示。道德物化理论主体性研究为信息伦理本体研究提供解释学路径,技术伴随观点为信息伦理实践研究提供内在视角。但道德物化存在的“技治主义”风险、可能引起的对“去道德化”的质疑等,本质上是实践落点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所导致。文章提出道德价值作为信息伦理道德物化研究落点。道德价值满足道德物化研究的两个基本条件,同时贯穿于道德行为全过程。信息伦理需要构建一种道德价值,以阐述信息道德与信息交互之间的和谐关系。根据信息伦理规范范畴、道德目的层次以及对应主体道德行为能力,文章采用道德价值推断法对道德价值进行推导,以ChatGPT为例建构了信息伦理道德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我们探索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着眼于国际学界有关"道德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of Morality)、"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跨文化伦理比较与对话"等前沿课题的研讨现状,致力于从义理上来阐释儒家思想传统所主张的"伦理底线"与"道德境界",以及这一对深含中国哲学智慧的范畴,对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1.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学者们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析、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乡村伦理、广告伦理、宪政伦理、公共行政伦理、运气的伦理审视以及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等不同主题,都引发了激烈而持久的讨论。万俊人教授对此次会议研讨与交流所取得的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对年轻一代伦理工作者寄予了深切厚望,鼓励年轻学者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现实,为当代中国的伦理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运用“理想类型”方法对现代性经济运作和财富积累的动力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促动资本主义产生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新教伦理精神”这种维系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气质。挖掘韦伯理论精神价值的合理内核,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能够提供社会伦理的文化价值因子和道德信念的动力支持,对推动中国社会从“道德世界观”到“伦理世界观”的演进以及伦理—经济“生态”的建构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设计”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设计”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以设计的手段来创造“人为的废弃”.其宗旨就是“促进浪费。创造浪费”。长期以来.人们将这种设计原则看成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推动力,但随着过度消费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人自身的异化.其弊端随之显现出来。在对“消费主义设计”的反思中,设计道德和伦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由此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形式美学的设计价值观,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介入。更为设计伦理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建安文学之读者接受史过程,不难发现历代读者接受三曹诗歌所形成的接受范式,即“以道德伦理评诗”、“以史证诗”、“以感悟言诗”、“以章句解诗”,这几乎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甚为常见的范式。这一中国式批评范式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受众的文化心态有密切联系。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尊崇权威的心理定势,乃这种文化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一个政治与伦理的话题,它关乎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道德诉求,更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它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政治目标和伦理向度。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统一起来的合题,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意韵。重新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回归公平正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所构筑的理性世界,以及启蒙时代以降生成的“普世伦理”,并没有为人类全体确立真正的、共同的伦理道德共识。人类是否能从“交往—实践”与“伦理—观念”的双重维度中建构起命运共同体,成为这一历史时代的“时代之问”。确立道德共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伦理建构的基本方式,旨在协调人类复杂的交往关系。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发掘人类道德共识的利益根源,超越元伦理学中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的论争,从“渐进道德共识”与“未来道德共识”相统一、“底线道德共识”与“终极道德共识”相一致、“自发道德共识”与“自觉道德共识”相协调、“境遇道德共识”与“一般道德共识”相适应的致思进路出发,即从时序、性质、生成状态与实践四个层面着手确立道德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伦理道德层面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90年代诗歌”开始成为一个小小的话题。“话题”在这里的意指是:不仅诗歌界开始意识到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似乎到了需要总结的时候,而且知识界也开始把它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资源来看待。尽管话题已经产生,但对于什么是“90年代诗歌”,人们却心怀疑问。种种疑问尤其体现在以下视角中——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一命名合理吗?由于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如何联接 ,是经济伦理学无法回避的一个理论话题。“休谟的铡刀”在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划上了一道鸿沟。《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指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严重分离 ,铸就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也造成了伦理学的贫困 ;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相通的语境和联系的桥梁 ,是“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的价值分析与价值判断问题 ,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经济伦理的一个纬度  相似文献   

19.
在由当代世界许多著名伦理学家合著的《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1986年版)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最近十多年来,哲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论框架。”①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直至今日的世界伦理学发展大趋向表明:应用伦理学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猛烈地冲击着伦理理论、伦理实践的各个领域。但是正如许多伦理学家所言:“在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之间,仍然存在着鸿沟。”②这说明,伦理理论还没有彻底走向实践,转化为人们的可操作艺术。在伦理理论与伦理实践之间没有架起中介理论——二者相互转换之桥。伦理学理论与伦理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整体性上说仍然是一个有待具体解决的难题。当代中国伦理学理论界和道德生活领域也面临着这个难题。因此,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一难题就成了所有伦理学工作者的迫切使命。我认为,确立道德系统工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道德系统工程的确立 在现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日益广泛化和复杂化,传统组织和管理道德系统的思想方法以及指导它的简单性原则,越来越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客观形势要求,迫切需要用一种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伦理学对“本真性”的关注是出于对现代伦理本真性的价值反思,从这一价值反思出发,可以勾勒出现代伦理学中“本真性”的建构线索。从“道德价值”到“现代人”乃至“道德生活”,“本真性”成为一条贯穿现代伦理学的隐秘线索,进而构成了先验论建构、存在论建构以及历史文化建构。这样,现代伦理学的价值呈现出另一种理论样态,从而也为现代伦理学的重构提供了另一种理论资源与实践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