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冠军 《学术论坛》2002,1(1):28-31
本文从科学认识论角度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和科学解的辨证关系 ,对于深化哲学研究、引导科学研究和沟通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角度对价值进行探讨,一开始似乎就注定要遇到价值与科学(认识),价值与道德等传统学科的关系问题.对于价值与科学(认识),当前有许多文章作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于价值与道德的认识却还有些模糊.本文打算在阐明价值与道德实质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及其区分的意义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科学的价值负载有一定的层次,并对科学负载的层次进行了初步的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说明科学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价值哲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超越的过程.近几年国内学者从价值哲学的定位、经验与超验研究思路、存在论建构及思想资源的整合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价值哲学存在的困惑及其原因,并且给予重建的思路.文章在对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综述基础上,从价值与人的关系、价值生成历史过程两个方面指出了价值哲学困惑的根本原因,并且尝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马捷莎 《河北学刊》2003,23(2):34-38
精神产品价值和基本类型的问题是研究精神生产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关于精神产品的价值。纯粹从经济学角度难于科学把握精神产品的价值,因此,对精神产品的价值主要应运用哲学价值论来分析。第二,关于精神产品基本类型。从精神产品与生产主体关系的角度,从精神产品与生产客体关系的角度,从精神产品内容的角度,从把握世界的方式的角度,从精神产品满足人类需要的角度,从精神产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角度看,精神产品具有复杂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百年价值哲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哲学的兴起体现了哲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100年来世界各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基本理论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使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学术空气沉闷,长期难以深入。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本文从自发与自觉、发展与停滞、严谨与混乱、理论价值哲学与实践价值哲学、关系思维与单极思维、实事求是与唯主体论几个方面,对百年价值哲学进行反思,揭示了当代世界各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基本理论陷于困境的原因,并指出走出困境的途径,为深化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以来,儒学研究特别是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儒学的现代价值。邵汉明等撰写的《儒家哲学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是新近出版的著作之一,全书十章五十万言,通过政治哲学、自然哲学、认识哲学、人生哲学、道德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艺术哲学、经济哲学、军事哲学等十个方面的专题性系统阐述,综合揭示了儒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精神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意义,对于揭示儒学精义,弘扬传统文化颇有裨益。笔者以为其独到之处有四:第一,立足儒学文本,揭…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问题,哲学界正在开展讨论,这是哲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但我们以为,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也应当从更广泛的范围,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主张:不仅真理具有价值,而且一切认识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价值关系是人与世界、真理与实在之间的基本关系.价值现的改变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提.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反映在他的价值哲学之中并具有独到的特点.本文拟从价值本质、价值主客体、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等几个角度加以探析.价值关系是人与世界、真理与实在之间的基本关系.价值现的改变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提.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反映在他的价值哲学之中并具有独到的特点.本文拟从价值本质、价值主客体、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等几个角度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哲学价值论的研究在我国有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与此伴随的,是争论性问题的增多,何者能充当价值主体就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范畴(“实体价值论”①的提法是不成立的),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从最一般涵义上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功效、功用或效应。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则是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自由的价值、自由的限制、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等角度 ,对 2 0世纪 4 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的自由观予以梳理廓清 ,为我们完整理解中国自由主义及其中间道路的社会理想提供某种哲学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很有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一门近代性的学科 ,主要的学科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它们以近代以来形成的市场、市民社会和法制意义上的国家为研究对象 ,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和抽象性。而人文科学则来源于古代的“潘迪亚”传统 ,主要学科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具有价值性、体验性、历史性、文化性。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主要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而不是实体意义上的。从知识或学科的角度来说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族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了实用主义的哲学创新所在,即: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反思经验世界,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价值世界,它的真理观拓展了价值论在现代哲学认知理论中的含量;提出具有存在的客观性的价值世界应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认为从效用的角度研究建立在事实真理上的价值真理是真理问题研究的更高阶段的任务和解决价值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终极关怀的观念机制,揭示了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价值理论的哲学研究中,价值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应当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现实中,价值关系当然也表现为相对静止的形态,但在本质上它却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具体关系,所以,在理论上把价值关系作为一个动态概念来研究,就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了。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人的世界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哲学在内的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应当从人类创造“生活世界”的“意义”去理解。从这种思路出发,通过具体考察“意义”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关系,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的关系,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作者提出:哲学是作为“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而存在的;揭示、反思和塑造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是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休谟以来的哲学价值论转向奠定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旧的哲学思维,它以实践为对象,以关系性、动态性和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从哲学的对象、真理与价值的共同性、价值思维的实质这三个角度来看,价值思维是普适于实践的诸领域的,因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社会科学史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科学史的角度探讨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独立于哲学”、反抗哲学 ,是现代社会科学建制化或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和表现 ,这实际上改变了从先验的原则来推演社会历史的旧形而上学 (社会哲学 )传统 ,对现代文化和学术机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 ,社会生活中“意义”的发现 ,全球化时代的复杂性以及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 ,要求复兴哲学 ,重建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知识产权,可以有多种角度,或宏观或微观,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本文试图从哲学、法哲学入手,探求以知识产权哲学研究知识产权的路径,并着重说明其合理性何在,价值何在;尤其是提出了知识产权若干理论判断,并对知识产权中涉及的平衡、道德、垄断等范畴进行了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和哲学之关系随语境变化而发展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征和规律。透过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及其二者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的演进已经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语境中的原始一体化关系、中世纪宗教神学语境中的非正常关系、近代前期经验科学语境中的分化独立、近代后期理论科学语境中的相互渗透和现代科学与哲学相交融的语境中的高度综合等发展时期。当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正在步入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的“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时期,并且这种“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在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不断向前演进,形成了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