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透视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3.
世界正越来越陷入到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中: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得益于西方的宗教传统和理性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又得益于主体对于西方宗教和理性传统一体化力量的摆脱以及主体的不断越权、越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代性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看似"无底线"的问题,也主要是现代性问题。除非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否则这些问题既不能被正确理解更无法被有效解决。为此,本文对西方试图通过重建各种一体化力量特别是试图以"主体间性原则"取代"主体性原则"来克服现代性问题的尝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分析,并对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尝试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主体原则既然主要是利益的,从经济中寻找一体化力量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尽管也诉诸一体化力量,但马克思认为,除非保障个人所有制,现代性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不消灭过去的个人私有制,现代性问题同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谈得很多,但只要不把资本批判上升到现代性批判,这种批判便如同科技批判一样似是而非,且对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运动犯时代性错误。  相似文献   

4.
卢德友 《南都学坛》2011,31(4):101-104
作为现代性多种"征候"之一的市民社会,通过资本和形而上学联姻共谋对人进行抽象统治,招致马克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原则作出批判,而这种批判路径,已随现代性持续深入,在当下获得新的历史承载。承续和深化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于切中现实的生活世界,关乎现代性下人的生存状态,并深入到时代根基处来推进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遗产中"未完成"之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理性与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而理性对主体性遮蔽的自反揭橥了后现代性对现代性困境的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批判的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6.
抽象理性批判与抽象存在(资本)批判分别代表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现代性诊断的核心逻辑。黑格尔借助理性国家克服现代性的内在分裂,以历史的终结为代价完成了对现代性的理性救赎,与此不同,马克思在批判抽象理性的同时,还进一步揭露抽象理性的现实历史根基——资本,为现代性的未来构建了一幅共产主义图景,开启了现代性批判话语的资本批判维度。在现代性视野中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继承与内在超越,不仅为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反思语境,而且为诠释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意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这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学说的两大贡献。但是,如果把马克思学说的贡献和现代性批判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二者都统一于劳动主题之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主要特点不仅是指证资本和意识形态有一种相互支撑的适应性关系,更重要的是展示现代性的悖论性质、澄清其根源并寻找克服它的现实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诉诸历史的实践变革方式对中国现代化仍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本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是西方现代性思想发展的产物。西方现代思想中的启蒙现代性构成了海德格尔的基本反思立场,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则是海德格尔的基本批判向度。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批判意义则在于它代表了20世纪欧陆人文主义哲学对于审美现代性问题探讨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现代性的讨论主要是从对现代化发展过程的深刻反省中提出来的:即现代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福祉,而是有相当程度的灾难。马克思在批判现代性和探求现代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人的现实命运进行理性批判和人文关怀的理论姿态。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蕴含着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以詹姆斯·奥康纳为例,从他对现代性的“生态学诊断”、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其揭示现代性的生态学旨趣。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性的后果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尼采批判现代性的意义。然而,远在尼采之先,康德就向世人发出了警惕现代性的呼声。康德从启蒙运动对目的论的抛弃中看到了现代性的征兆。启蒙运动所隐含的机械主义和功利主义两重现代性倾向共同侵夺了精神世界的地盘,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目的论的陨落。康德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的重建以及目的论的重倡来遏制功利主义和机械主义的蔓延,以阻止现代性的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