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乔治·卢卡契——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对哲学、美学、文艺学中的许多问题都进行过不懈的探索,从而大大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由于他的文艺观点比较复杂,多年来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有时受到批判,有时受到赞扬。卢卡契又是一个颇为复杂、颇多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在往来自于对卢卡契  相似文献   

2.
现代修正主义分子卢卡契在这本著作中,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假装“批判”唯心主义美学,实际上却竭力歪曲马克思主义,大肆宣扬他的修正主义美学观点。他在这本书中,自始至终避而不谈艺术的阶级性,完全抹煞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作用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否认重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而公然宣称“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最重要的”。这就非常明显地暴露出他要以资产阶级的艺术观来冒充马克思主义美学。同时,他借口维护“人类思想的伟大传统”,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并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进行了恶毒的攻击,企图强调无批判地继承过去,以此来抹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历史与阶级意识》来探讨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有着非它莫属的理由:首先,《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真正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理论著作,书中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传统中非常核心的问题,而此前,他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第二,《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卢卡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的影响和地位是他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无法相比的,就美学方面而言,该著作“对卢卡奇本人后来的美学论著以及出自于该书的一系列其他美学理论是一个适用的导论”;第三,《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后来都成为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直接的理论资源,对于倾向于美学研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该书成为他们的“圣经”,几乎每一个后来走上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人都受到过这部著作的理论滋养,“它极大地鼓舞了20世纪几代知识分子”.因此,通过对本书的解读与评价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卢卡奇本人以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毕竟是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在美学界独树一帜.其以实践本体论取代和超越认识论美学,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的发展.他既重视社会性又强调感性和人的个性,重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美看成客观必然性与人的自由性的统一.他认为实践的自由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从审美活动的角度,他将劳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在具体的论述中,他对西方现代美学有批判、有继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尤其能有所肯定,主张中国的实践美学应当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认真的对话和交流.他还结合具体的创造等问题对实践本体论美学加以阐释.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观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他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部美学体系的专门著作。但是,在马克思的一生中却在许多著作中论述过许多美学问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然而,马克思却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美的规律,为我们在理论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完整体系,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开辟了胜利的航道。目前,我国美学界正在掀起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朱光潜美学就逐渐萌生出一种新的性状,这新性状使它渐渐偏离原来的文艺心理学而趋向实践论美学。在引起转变的原因中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前的朱光潜美学本身就具备了某些与他所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相通的东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客观主义倾向。经过苏联人阐释后的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他的视野时,不仅把他那萌动中的客观主义倾向诱发出来并予以强化,而且还在客观主义的视野里为困扰了他二十余年的心物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这新答案既是1949年后的朱光潜服膺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他的实践论美学的第一块基石。然而,被强化了的客观主义倾向也使朱光潜在问津原本属于人的难题———美的意味、美学何为等———时不再能牢牢地守住人的生命重心,从那里探寻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这位革命导师和科学巨匠与世长辞已经一百周年了。他在许多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而且对政治学、社会学、美学和逻辑学等也有独到建树。他在一生中虽然没  相似文献   

9.
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是目前紧迫的课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民族化又具有中国特色,首先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进行有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有两种含义:一、指涉及美学体系建构的全局性、根本性、构架性问题的哲学依据。二、指美术若干问题的哲学依据。“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又区别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思想中的一个逻辑起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重要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李大钊就阐发劳动创造美的思想 ;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 ,而且在中国介绍西方的美学思想 ,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对美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1.
艺术风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它,探讨它,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都是极为必要的。李国涛同志于本刊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艺术风格》一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论述,谈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读了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艺术风格主要归之于艺术表现形式的看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本文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李国涛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美学,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规定了社会主义和为人民大众的方向,制定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推陈出新""双百方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针,高度重视中国美学和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化。尽管毛泽东美学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但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大众化、实践化的努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巨大推进,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形态和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以往美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我们今天探讨、研究美学问题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学日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因此,对美学领域的开拓和发掘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目前,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就是对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Г·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Г·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既有异曲同工之点 ,也有大相径庭之处。二者能有许多相契之点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根植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和时代生活中。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都主张历史与美学并重 ,反对割裂文学的历史属性和美学属性 ;在对文学的存在性状的探讨上都主张文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双向的过程 ;在对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等问题的探讨上也颇多神似之处。但是接受美学过分夸大读者在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有对文艺现象作孤立、片面、抽象的观照之嫌 ,仍未突破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则力主对文艺进行宏观总体、辨证全面的把握 ,反对任何极端化的文学见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当代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 ,接受美学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执著于形而上追索的古典文化精神。二者在文学生产、读者、文学发展等问题上也颇多异趣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滥觞之际,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展开了对后现代社会的整体研究。他是采取美学和政治的相关性观点来透视后现代问题的,因而他的美学理论具有政治性,其关于后现代审美特征论的研究,并非是要纯粹勾勒一种风格潮流,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索后现代文化是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整体逻辑里的主导文化形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形态上说,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关于审美、文学、艺术的论述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而从现实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这种世界观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又是后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根据某种知识框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和重建。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有四种理解与重建路径,即: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以马解马。它们各有侧重但均有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与重建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首先,理解与重建的对象应该超越传统视阈,把马克思所论及的美学问题当做一个由问题、准问题构成的"问题系",拓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对象与领域;其次,要达到理解的创造性,即当代视阈与马克思的视界融合,不仅需要以当代问题与马克思本人的美学问题、准问题、问题系进行对接,还需要勘察马克思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现代转换的可能性,以及应用现代学术方法包括美学方法对马克思的美学问题进行新的透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一生对无产阶级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论方面,包括他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当他还是一个民粹主义者的时候,他就注意和关心文艺问题。19世纪80年代初,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长期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仍继续进行了大量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写下了著名的《沒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等许多著作。他是俄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和解决美学和文艺问题的人。普列汉诺夫在理论上不是沒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他在1903年以后成为孟什维克,这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理论。尽管如此,普列汉诺夫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文艺理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还说过:“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不能成为一个觉悟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为这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列宁在这里所说的,应该也包括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著作在内。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赞誉亚理斯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博学的人”。接受古希腊传统文化的深刻薰陶,又从东方文化及科学技术中吸取了丰富养料而建立起来的全部亚理斯多德学说,不啻是一部最早的百科全书,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源流都可以追溯到他。他的作为主要讨论悲剧的《诗学》,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献,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主要美学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第一次全面介绍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哈拉普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观,通过他对艺术与生产方式、艺术与阶级、大众媒介与审美趣味等问题的分析,可以对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