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发展的两个主动能.一个是物质的生产力,一个是精神的生产力,大爱镇江就是提升和加强我们的精神生产力的非常重要的举动。所谓的精神生产力.进一步说就是道德也是生产力,道德可以帮助产生更大的利润,由此我的观点是,“大爱至诚,必有大德”。中国古代“德”“得”相通。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发展形势面前,镇江要在落后于苏南、被苏北紧紧追赶甚至被部分超越这样一种窘境下加快发展,除了在理念、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外,至少还缺样东西,就是大爱精神,一种大爱的精神状态。我们今天谈解放思想,就是要让所有的镇江人振奋起来,让“大爱镇江”真正成为全体镇江人的精神,而不是镇江少数精英在纸上谈的精神。要用镇江发展的新目标来鼓舞镇江人、激励镇江人、激活镇江人;让所有的镇江人都明白镇江发展为了谁,镇江发展要靠谁,用发展的目标真正树起大爱镇江的精神旗帜,并让大家集聚在这面旗帜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并且都在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我市的“大爱镇江”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和谐社会理念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分析起来,这一主题活动可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镇江有大爱”.二是“镇江即大爱”。前一层面是活动的切人点,让世人知道镇江历史上和现实中有种种体现大爱的人和事:后一层面则是活动的重点和终结目标,即让大爱成为镇江人的品格特征.成为镇江市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4.
“大爱镇江”主题活动,是城市内涵建设的新举措,既传承历史,又深孚民意,也契合现代文明城市的建设潮流。  相似文献   

5.
大爱是指对国家、人民和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以及由此形成的和谐发展状态。实施“大爱镇江”的品牌建设策略,既顺应了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的需要,也为做好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提供了丰足的资源和巨大的动力。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何来教育?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是构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事物的存在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因此,欲深究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发生乃至发展的根据和理由,应注意对其可能的文化渊源的探析。其中通常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求文化联系,寻找文化依据,二是分析作用影响,探讨前进途径。而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客观存在。对“大爱镇江”的探讨,也应该基于特定的镇江区域文化环境做历史地客观地分析,而不应该脱离这个环境去做求证式地“挖掘”,因为那样,对于使“大爱镇江”真正成为镇江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无补的。  相似文献   

7.
镇江历史上称为“吴头楚尾”,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处,这一优势使当地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塑造了镇江人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对于新时期推动镇江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大爱镇江”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为指导考察德育的层级。我们应该向学生明确宣示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是做人的基础;应该把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把职业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在进行“坚守底线”与“自觉尽责”教育过程中,必须渗透“法治意识、人文情怀、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精神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德育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山先生认为民族道德、民族精神的兴衰关乎国运之兴衰 ,要建立一个能够与欧美强国并驾齐驱并驾乎其上的强中国 ,就必须恢复我们的民族精神 ,加强我们的民族道德建设。对于全体国民而言 ,要加强建设集合中外文化之精华的传统道德 ,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对于国民中掌握一定权力的特殊群体———党政官员而言 ,则还应加强“天下为公”、“官为民仆”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山先生本人就是国民公仆的楷模。他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实施党中央“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的重大方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山先生认为民族道德 ,民族精神的兴衰关乎国运之兴衰 ,要建立一个能够与欧美强国并驾齐驱并驾乎其上的强中国 ,就必须恢复我们的民族精神 ,加强我们的民族道德建设。对于全体国民而言 ,要加强建设集合中外文化之精华的传统道德 ,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对于国民中掌握一定权力的特殊群体———党政官员而言 ,则还应加强“天下为公”“官为民仆”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山先生本人就是国民公仆的楷模。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实施党中央“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的重大方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追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而忽视精神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下去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科学技术 ,同时也必须具有文化道德和信仰的支撑。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同时 ,切不可忘记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义利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与利,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范畴,它们在每个时代都涉及了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义与利的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利”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则是关于“利”的合理的分配。在义利关系上的偏颇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这就更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义与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万慧进胡序杭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爬坡论”与“滑坡论”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搞好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既来源于群众又造福群众,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是镇江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建设新农村,就要将中央宏观政策指导与镇江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吸取先进经验,又要突出镇江优势;既要奋力推进,又要量力而行。制定有镇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十一五”期间需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康德道德哲学以行为价值判断为基础,确立了:人互为目的和工具,“彼我等值”的人格原则;人的行为动机必须本于义务,本于职责,发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心,要尽职尽责的人格标准;人作为人不要迷恋于个人抽象情欲之中,要有克己之心,要有一个善良意志,要追求福与德相统一的崇高道德理想,并以此作为人格定位和选择。康德道德哲学的人格原则、人格标准、人格定位是其所追求的完整人格。它以追求为特色显示出永恒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人所应有的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城市的活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灵魂、品格和风气的综合体现。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人的精神和“灵魂”,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挖掘历史、打造文化、提升内涵、培养精神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严格意义上理解,精神不等于意识或文化本身,而是意识或文化的实质。大爱精神是社会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高层次的人道精神,是社会文化的灵魂。中国社会主义大爱精神,是对包括剥削阶级社会在内的以往人类道德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个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严格意义上理解,精神不等于意识或文化本身,而是意识或文化的实质。大爱精神是社会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高层次的人道精神,是社会文化的灵魂。中国社会主义大爱精神,是对包括剥削阶级社会在内的以往人类道德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个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个流传于大江南北的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经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民谚中似乎藏着几分神秘,又带给人们几多悬念,几多猜想。它曾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人对镇江的向往;也曾经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走进镇江,作一次寻访“三怪”的饮食文化之旅,更有许多有心人把解开镇江“三怪”之谜,探寻镇江“三怪”之秘,作为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纲”中明确地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由此,我们把“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主要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